娟娟东堂月,瑟瑟北窗风。
半夜渡龙尾,随我藕花中。
径邀此花香,追路溪志东。
溪山久俯仰,临别亦匆匆。
三年虎落槛,一日鸹开笼。
何须见似人,聊作逃虚空。
今宵花亦远,余香归故丛。
殷勤此风月,随我登长虹。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是宋代毛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亮的东堂月儿,微凉的北窗风。
夜半时分,我渡过了一条弯弯绕绕的小溪,跟随著莲藕花的香气。
径直邀请这花的芬芳,追随这条溪水的志向向东方延伸。
长久以来,我一直俯仰着这溪山的景色,现在在离别之际,也匆匆地告别。
三年来,像一只困虎终于逃出了笼子;而如同一只乌鸦在一日之间破茧而出。
何必再去见那些像人一样的人,我只是逃离虚幻的空间而已。
今夜的花儿也渐行渐远,余香回归了原本的丛林。
这风月之间的美景殷勤地呈现,我将随着长虹一同登临。
诗意:
《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的旅行中所经历的景色和心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月光、风和花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还融入了对现实和虚幻的思考,表达了对束缚的解脱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整首诗以流畅的句子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
赏析:
《解武康悬印至垂虹亭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诗意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如明亮的东堂月、微凉的北窗风、莲藕花的香气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还融入了对现实和虚幻的思考。诗人通过比喻自己逃离现实世界的束缚,将自己比作逃离笼子的虎和破茧成蝶的乌鸦。这种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整首诗以流畅的句子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层的思考,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诗歌中,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苍崖万仞倚空寒,一道飞泉泻半山。到此倚栏聊植杖,少时款款入松关。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天寒人寒,五蕴山头仔细看。风动幡动,明眼人前休说梦。
篮舆游古寺,危阁倚天外。山川混一色,云霞忽万态。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凭栏增气味,披襟绝埃壒。飞泉出阴窅,清风来相背。文酒欢宾朋,乐哉时祶带。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院居。岂料天南相见夜,哀猿瘴雾宿匡庐。
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