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土尽辟,禾黍积如鳞。
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
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
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斂频。
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
去弊与务本,无非县令亲。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郊外感事》
朝代:宋代
作者:强至
田原土尽劈,禾黍积如鳞。
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
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
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斂频。
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
去弊与务本,无非县令亲。
译文:
郊外感叹事情,田地已经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谷物积聚如鱼鳞。
圣明君主并未过分征收赋税,可农民仍然深受贫困之苦。
末游之人日渐增多,没有着落,穷困潦倒的原因是什么?
富贵之家贪婪地剥夺他人的利益,官吏们贪食人民的财富。
为了生计常常奔波劳碌,然而收获稀少。
而且,遭受水旱之灾,还频频受到科举税收的打击。
他们将被迫沦为无依无靠的底层人民,如何能够维持夜明之供给?
除去弊端,专注于发展本源,县官们是唯一的希望。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宋代郊外农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现象。田地被分割、贫困横行,富人利益膨胀,而农民却陷入困境。诗人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弊端,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诗中也呼吁县官们去除腐败现象,专注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赏析:
《郊外感事》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展现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关切和对社会公平的思考。诗中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田地的分割、贫富悬殊的景象,以及农民的艰辛和贫困。诗人通过对比农民和富人的处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同时呼吁政府官员关注百姓的生计,去除腐败现象,实现社会的和谐。这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也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唤,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长徽已缨。逝将徙举。收迹西践。衔哀东顾。曷云涂辽。曾不咫步。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杨柳阴中啼杜鹃,梧桐枝上噪玄蝉。篇章满眼无人会,赢得诗翁取意编。
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
殷勤照永夜,属思未成眠。馀辉含薄雾,落烬迸空筵。谁比秦楼晓,缄愁别幌前。
雨施雷音动十方,檀那奔走助津梁。泉舂石宝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余濑静中忙。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
阁阁蛙鸣夜,嘈嘈鸟语春。物情犹任理,世事岂由人。时自有迟速,道初无屈伸。圣贤得贫力,吾恨不全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