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敞庐寄西南,不归三纪今何堪。
卜营菟裘阅岁三,西成黍豆余石甔。
借功田家并钁杴,农事未起来不嫌。
并遣浮客从丁男,芒鞋秃巾短後衫。
杵声登登骇闾阎,期我一月久不厌。
我方穷困人所谙,有求不答心自甘。
一言见许不妄谈,饮汝信厚心怀惭。
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将筑南屋借功田家》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先人敞庐寄西南,
不归三纪今何堪。
卜营菟裘阅岁三,
西成黍豆余石甔。
借功田家并钁杴,
农事未起来不嫌。
并遣浮客从丁男,
芒鞋秃巾短後衫。
杵声登登骇闾阎,
期我一月久不厌。
我方穷困人所谙,
有求不答心自甘。
一言见许不妄谈,
饮汝信厚心怀惭。
晨炊暮饷增醯盐,
归时不碍田与蚕。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向南方的邻居借用农具和田地,以解决自己困难的境遇。苏辙让自己的庐舍空置,借用他人的农具和田地来从事农事,表达了他对务农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的尊重。诗中也体现了苏辙对邻居的感激之情,他表示对邻居的信任和愧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邻居做出回报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农民生活的向往和对邻里关系的重视。他借用邻居的农具和田地,积极参与农事,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务农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如杵声登登骇闾阎,形容了苏辙用力捣米的场景,展示了他对农事的投入和努力。诗词表达了苏辙的感激之情和愿意回报邻居的心愿,体现了他对邻里关系的重视和友善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农民生活和邻里关系的描绘,展示了苏辙对传统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以及他对邻里互助的理解和感恩之情。通过描写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诗词传递了一种质朴、淳朴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农民劳作的尊重和对人情世故的反思。
自言因病学休粮,本意非求不死方。徒有至人传道术,更无斋客到禅房。雨中林鸟归巢晚,霜后岩猿拾橡忙。争似吾师无一事,稳披云衲坐藤床。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晴山阴雪犹在,西下东风苦高。眼贪白鸟孤没,耳怕哀猿数号。
逶迤三径带重肖,心眼经营念厥初。问俗只须无事治,僝工适际有年书。雪融趁急栽花柳,春到随宜辦果蔬。最喜城隅便来往,不嫌左走费台舆。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细展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天。故生芳草碧云连。怨王孙。
寻常无事信天缘,饶得憨痴满眼前。名利世间多用意,愚迷不肯学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