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西运,人间无处证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余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是宋代王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西运,人间无处证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余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的送别之情,同时充满了对佛道哲理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山川胜景和空门修行者的形象,表达了空门修行者通过修道可以超脱尘世、提升自身境界的意境。然而,天道并不会直接言说,人们在人间无法找到可以证实佛道的地方。尽管如此,山中依然有游山客,礼塔中依然有僧人,他们在静谧的云雾和冷寂的烟雨中苦行修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凡尘世界的一种超脱态度,认为幻身来往,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川胜景、空门修行者和礼塔僧人的形象,展现了佛道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是一种佛教仪式,表达了对逝去的伟大人物的敬意和追思。作者通过描绘山川胜气和空门龙象道高升的景象,寄托了对修行的向往和超越尘世的渴望。然而,诗中也暗示了佛教思想的无法证实性,认为人间无法找到可以证明佛道的地方。尽管如此,山中依然有游山客,礼塔中依然有僧人,他们在恢弘的自然景色中修行苦行,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脱。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凡尘世界的超脱态度,认为人的存在是幻象,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思考交织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佛道哲理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艳艳灯欺月,英英人胜灯。红绵开四照,金凤起千层。
一夜严凝作苦寒。头明六出落人间。彤云掺粉蛾飞舞,柳絮随风蝶往还。梅影瘦,竹枝弯。一丘湖玉倚阑干。何人助我丹青力,写入屏山子细
映日低风整复斜,绿玉眉心黄袖遮。大梁城里虽罕见,心知不是牛家花。
怀王自堕马,贾傅至死悲。古人事一职,岂敢苟然为。哭死非为生,吾心良不欺。滔滔声利间,绛灌亦何知。
巉岩古径幽,疏林阁秋雨。小立藓花寒,江清鱼可数。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