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风雨病情怀,准拟东归事不谐。
买得扁舟如箬叶,又随明月过秦淮。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建邺即事》是苏泂的一首诗词作品。通过凄凄风雨和病情怀来表达他内心的忧伤情绪。诗中他述说着自己想要东归的心愿,然而遭遇种种不顺,事情发展并不如他所愿。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买得的扁舟如同箬叶一般轻盈,随着明月的引导在秦淮河上荡漾的情景。
这首诗词透露出苏泂在建邺时的病痛困扰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凄凄风雨的描绘暗示着苏泂身处陌生的环境,孤寂而悲伤,也象征着他内心的苦闷。他渴望东归,渴望回到熟悉的家乡,然而命运却不如意,事情发展并不顺利,这无疑加深了他内心的忧愁。
诗中提及的扁舟如箬叶,形象地表达出舟行轻盈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脆弱和无助。明月则象征着希望和引导,它的存在使得苏泂在陌生的建邺之中感到一丝安慰和温暖,同时也增添了诗词的浪漫氛围。
整首诗以凄凉的意境、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为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苏泂成功地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命运的无奈融入其中。这首诗词唤起了读者对于离乡别井、思念故土的共鸣,同时也展现了苏泂细腻而深沉的诗人才情。
寒食清明却过了,故乡风物祗依然。穷中有客分青饭,乱后谁坟挂白钱。落魄暖春为麦地,阴沉溽雨近梅天。间情正尔无归宿,石鼎新芽手自煎。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更值迟迟丽日。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
无钱溪女亦留鱼,有雨东家每借驴。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黄紬被暖闲无厌,白布衫长乐有余。南陌东阡春事动,放翁作计未全疏。
楚塞南行久,秦城北望遥。少年花已过,衰病柳先凋。客泪收回日,乡心寄落潮。殷勤问春雁,何处是烟霄。
尤时耿耿丹心在,无事悠悠白日过。万里山河音信少,一春风雨闷怀多。
故人相望眇天涯,久客伤心忆岁华。城上雪声游子屐,县南风色酒人家。邮筒近隔钱塘路,归缆遥牵歙浦沙。乡国清明正愁绝,凭将双泪湿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