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假山》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一个人制作了一座假山,尽管明知它只是一个人为创造的虚幻景观,但主人却依然深深地喜爱它。
以下是《假山》的中文译文: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人们对于虚幻和艺术的追求,并触及了人性中对美的执着和追求的本质。诗中的“安石”指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他创建了许多人工景观,其中包括了许多人为创造的假山。
诗的开头以“安石作假山”来引入主题,并形容这些假山具有一种诡异和奇特的特点。苏轼在诗中明确表示这些假山的虚幻性,说“虽然知是假”,但接下来用“争奈”表达了主人对假山的热爱和喜欢。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了人们对于虚幻和真实之间的矛盾感受,以及人性中对美的执着和追求。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假山的奇特和诡异之处,展示了人工景观的艺术价值。假山是人工创造的山景,通过巧妙的构造和布置,打破了自然规律,呈现出一种虚幻而又美丽的景观。诗中的“多诡怪”一词正是在强调假山的独特之处,表达了人们对于艺术创作和幻想的追求。
其次,诗人以“虽然知是假”来表达了人们对于虚幻和真实之间的认知。诗人清楚地认识到假山只是人为创造的景观,与真实的山水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尽管如此,主人仍然深深地喜爱假山,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中的“争奈主人爱”一句,表达了人性中对美的执着和追求,即使面对虚幻和假象,人们也会被其所吸引和沉醉。
最后,这首诗词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真实与虚幻、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假山作为一种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却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这使人们思考自然与人工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的不同态度。
总之,《假山》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假山的奇特和诡异之处,表达了人们对于虚幻和艺术的追求,并通过主人对假山的喜爱,反映了人性中对美的执着和追求。它引发了人们对于真实与虚幻、自然与人工之间关系的思考,并探讨了对美的不同态度和对艺术创作的价值的思考。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观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江南花信厌春寒,乡路迢迢去亦难。不解趋时人笑拙,每怀归计自求安。明朝芳草空相忆,何处青山复共看。二十八年清苦志,独歌白雪对幽兰。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共言神僧昔住此,至今光景如天台。搘筇负笠出复没,喜动妇人惊提孩。
迹远公犹记,情亲势使疏。忽思参研席,如许遽龙猪。云步知无那,文盟肯弃子。只哦五个字,不愈一行书。
春云天上白成行,春草人间绿自香。罨岸桃花三百树,碧溪休问短和长。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颇思暝坐收馀力,他日归家祗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