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戌,等闲挈取版图回。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家国》是苏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家国》
长安五月火云堆,
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
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
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戌,
等闲挈取版图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长安五月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首句描述了五月天空中火烧云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炽热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客居他乡的人们,他们的时间过得飞快,他们的发白了鬓角,提醒人们时光荏苒,青春易逝。
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感叹自己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国家的事业感到遗憾。然而,他却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封家书,担心家中的情况。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榴花和萱草,它们都是夏季的花卉,分别象征着鲜艳和喧嚣。榴花虽然美丽,但是作者无心采摘,因为他思念家乡的人和事。而萱草的开放则让他心生惊愕,因为他担心家中有什么不幸的消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期待和对国家的向往。他希望能有儿子或男性亲属去备战边疆,保家卫国。他希望可以轻松地取得胜利,回到家中,将战果带回。
整首诗词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园和国家的思念、忧虑和期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诗人传达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庭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槐花漠漠向人黄,此地追游迹已荒。清论不知庄叟达,死交空叹赵岐忙。病来未忍言闲事,老去唯知觅醉乡。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月淡波寒夜向分,断行孤雁不堪闻。扁舟第四桥南泊,无限清愁寄梦云。
并州霜早。禾黍离离成腐草。马困人疲。惟有郊原雀鼠肥。分明有路。好逐衡阳征雁去。鼓角声中。全晋山河一半空。
参天乔木镇山川,栽种成阴知几年。仰止名园今老矣,卷舒画轴思悠然。
雨雪成岁暮,之子远徂征。酌酒起相送,慨我别离情。池阳实大藩,佐车屈时英。子行一请觐,上计趋吴京。良玉怀贞操,芳兰含远馨。临歧一珍重,即此万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