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焉来此学分弓,定计初筵画诺中。
击楫少能思祖逖,同舟多赖有娄公。
老怀不奈周南滞,佳客今成冀北空。
天上故人如见问,为言憔悴已成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淮东黎漕前往朝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曾伯对离别友人淮东黎漕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学习射箭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在年少时的相知相伴。诗人将友人的前程寄托于画中的誓言,并感慨地说,少年时的友情虽然能够激励他们思念故乡和家人,但是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中年人,友人前往北方的冀州,而他自己却仍然滞留在南方的周南。友人离去后,他感到了孤独和憔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和友人的离别情景,呈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以自己学习射箭的场景开篇,展示了他们年少时的相知相伴,突出了友情的真挚和坚固。随后,诗人将友人的前程和誓言寄托于画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而后半部分,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己滞留在南方的感慨,凸显了友人前往北方的冀州的孤独和寂寞。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他们已经步入中年的现实。
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友情和离别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自己学习射箭、友人前程和自己滞留的情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倚栏无语倍伤情,乡思撩人拨不平。寂寞闲庭春又晚,杏花零花过清明。
锦绣文才貌甚都,冶容乱掷果盈车。披图宜鉴登徒子,折齿犹胜谢幼舆。
梦回金井卸梧桐。嘶马带疏钟。草面露痕浓。渐薄袖、清寒暗通。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吹面桂花风。峭不似、红尘道中。
万里配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拣马,抛伴去擒生。箭插雕翎阔,弓盘鹊角轻。闲看行近远,西去受降城。
儿童剪伐未须施,竹外横斜一两枝。冷艳更开深雪里。此花应不冀人知。
存亡三十载,事过悉成空。不惜沾衣泪,并话一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