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来何晚,行吟溯远风。
老怀清似水,双鬓乱如蓬。
晤晤非无得,疏慵政略同。
秋来湖上集,只是欠单公。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寄子静》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其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给子静
约定的时间为何这般晚,
行走吟咏回溯那久远的风。
年老的心清澈如水,
双鬓凌乱如蓬草。
相见时言谈不乏收获,
疏懒的行为与政治智谋相同。
秋天来到湖上聚会,
只是欠缺了单公。
诗意:
这首诗以寄托之意,表达了诗人刘子翚对子静的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对约定时间未能准时相见的遗憾之情,同时表达了行走吟咏的心境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形容自己年老的心境如清澈的水,双鬓凌乱则象征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人认为与子静相见时,不论言谈或行为都能有所收获,而自己的懒散态度与政治智谋不谋而合。最后,诗人描述了秋天湖上的聚会,唯独缺少了子静的陪伴。
赏析:
《寄子静》表达了诗人对思念之情的表达,通过对时间、行走、年老、相见和秋天聚会等意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诗人抒发了对约定时间的遗憾,寄托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形容自己年老的心境和凌乱的双鬓,诗人表达了岁月的无情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中的“晤晤非无得,疏慵政略同”一句,既揭示了诗人懒散的态度,也隐含了对现实政治的一种思考。最后,诗人以湖上秋聚的场景作为结尾,凸显了诗人与子静相聚的期盼。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诗意的韵味。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武昌分别处,江岸倚篮舆。对饮三杯后,相思一载馀。身随云共远,梦与汝同居。何日秋风夜,灯窗听读书。
五日银丝织一笼,金鸟捉取送笼中。知谁放在扶桑树,秪怪满溪烟浪红。
少年发愤欲忘餐,信木能鑽透石盘。灯火半生徒自苦,虀盐并日不嫌单。嗟来未肯低头拜,臭腐那须着眼看。何物马肝犹不悟,怜渠五利竟诛栾。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