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赵正字》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寄赵正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该诗描写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忘却尘世烦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愿。

中文译文:
寄给赵正字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寄给赵正字的信信封的图案为引子,通过描绘一个安静的景象,来表达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中的“正字芸香阁”和“幽人竹素园”都是景物的名称,表达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诗人通过使用“经过宛如昨”和“归卧寂无喧”这样的词句,暗示诗人享受着这个宁静的环境。

诗中出现的“高鸟能择木”和“羝羊漫触藩”是意境上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中一切都按照自身的本性行动的意象。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自然界的动物一样,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愿望。物情是指外界的喧嚣和纷扰,诗人希望能看清这些,从而告别外界的烦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追求宁静的内心愿望,引导读者一起反思人生的真谛。这首诗彰显了孟浩然清幽的审美风格和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皇太妃阁五首》

    午景帘栊静,薰风草木酣。谁知恭俭德,彩缕出亲蚕。

  • 《和望晓》

    休吟稽山晚,听咏秦城旦。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南山青沉沉,东方白漫漫。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断岸。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朝车雷四合,骑火星一贯。赫奕冠盖盛,荧煌朱紫烂。沙堤亘蟆池,市路绕龙断。[子城东北低下处,旧号虾蟆池。]白日忽照耀

  •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偃盖亭》

    既将茅覆檐,复有松为盖。五里入山时,憩此得寒籁。曾无康乐游,但见云衲会。

  • 《纪梦》

    宋时豪士石曼卿,帝命作主芙蓉城。我才比石万无一,半世虚负狂直名。年来似有丧心疾,荐共引鲧辜苍生。天诛未加公论沸,日夕惟待鼎镬烹。何哉异梦出非想,忽遇仙老谈真情。谓予夙是文昌相,漏泄轻举遭弹抨。帝令谪堕饱忧患,且使两足蹒跚行。追思善步不可得,忽升妙术矧敢轻。

  •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演教堂》

    参稽道德本无言,不二门开阐古先。多谢师尊传演教,要令后学悟真诠。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