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寂照院》

世路沉迷正厌醒,故山洗出缬龟屏。
已因丽句迎门笑,更得疏篁作眼青。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寂照院》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路沉迷正厌醒,
故山洗出缬龟屏。
已因丽句迎门笑,
更得疏篁作眼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觉醒,以及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诗人感叹人们在世俗纷扰中迷失自我的状态,但同时也暗示人们正在逐渐觉醒。他用故山的景色来比喻这种觉醒,山水洗去了尘世间的浮华,显现出它本真的美丽。诗人认为,已经因为那些美丽的诗句而笑迎门户,进一步使内心变得清明起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与社会的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迷失的人们的警示。他认为人们应该从喧嚣的世界中清醒过来,回归内心的宁静与理性。同时,诗人也以山水洗去尘世的浮华,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敬仰,暗示诗人以及读者应该从自然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整首诗词以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的方式,传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共鸣。

  • 《盆池白莲》

    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道人无室家,心迹两萧然。我住西湖滨,蒲莲若云屯。幽居常闭户,时听游人言。色香世所共,眼鼻我亦存。邻父闵我独,遗我数寸根。潩水不入园,庭有三尺盆。儿童汲甘井,日晏泥水温。反秋尚百日,花叶随风翻。举目得秀色,引息收清芬。此心湛不起,六尘

  • 《送林宗配雷州(一作送王棼流雷州)》

    昨日三峰尉,今朝万里人。平生任孤直,岂是不防身。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遥怜北户月,与子独相亲。

  • 《书斋夜坐二首》

    酒力欺人正作眠,梦中得句忽醒然。寒生更点当当里,雨在梅花蔌蔌边。

  • 《九日独酌》

    南山遥对菊花开,欲采无人为举杯。纵说柴桑贫谢客,何曾不许白衣来。

  • 《学刘公干体》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 《今秋久雨至八月望夕始晴月色尤清澈可爱置酒》

    玉斧琢月玻瓈声,月中桂树秋风惊。终年待此一轮满,不忧蛙食忧鼍鸣。白鼍十日鸣空山,雨师乘云呼不还。黄尘晓涨三尺潦,明河夜飞千丈澜。广寒不复观霓裳,公子岂解歌秋阳。釜星未灭日已出,风棂雨隙栖清光。须臾绀缯展秋碧,仰见西山衔半璧。青天冥冥星益疏,光芒寒溢千山白。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