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赞太平,君王耳畔管箫声。
定襄地域俄连震,莱牧男儿忽议兵。
明日边烽高百尺,同时御府出三旌。
将军请用多多算,能向当初见未萌。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调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庆历二年(一○四二)召爲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四十一。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爲诗。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干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诗词:《寄赵庶明推官》
四十年来赞太平,
君王耳畔管箫声。
定襄地域俄连震,
莱牧男儿忽议兵。
明日边烽高百尺,
同时御府出三旌。
将军请用多多算,
能向当初见未萌。
中文译文:
四十年来一直颂扬太平,
君王耳边传来箫声。
定襄地域骤然震动,
莱牧的男儿们突然议论起兵。
明天边界的烽火高达百尺,
同时皇家的旗帜升起三旌。
将军请多加考虑,
能否预料到当初未曾发生的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石介所作,题目为《寄赵庶明推官》。诗中描述了一个时代的太平景象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首先,诗人称赞了四十年来的太平时期,赞美了君王聆听音乐声的宁静。这里的太平指的是国家的安定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人们向往的境况。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种突变的情景。定襄地区突然发生震动,而莱牧的男儿们也突然开始议论起兵事。这暗示着太平时期的表面平静下隐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可能有人在暗中策划着动乱。
接着,诗人描述了明天的边界将会高达百尺的烽火,同时皇家的旗帜也会升起三旌。这里的边烽和旗帜象征着战争和军事行动的开始。诗人呼吁将军多多考虑,能否预料到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这句话表达了对将军的期望,希望他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战事,从而采取正确的决策。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平时期的赞美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军事决策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茅舍芦藩枕小滩,萧林那复畏炎官。醉床酒解香初过,嬾架书横梦未残。馋爱流匙菰米滑,渴满便杓粟浆酸。儿孙幸有团栾乐,未觉浮生一笑难。
横绝潺湲度,深寻荦确行。百年同逆旅,一壑我平生。
无山而隐,不褐而禅。听松风以度曲,按舞鹤而忘年。铿尔舍琴而对吏,忽坌入而来前。察朱墨之如蚁,初不病其超然。
新涨鸭头绿,春满白苹洲。小停画鹢,莫便折柳话离愁。缥缈觚棱在望,不用东风借便,一瞬到皇州。别酒十分酌,何惜覆瑶舟。从此去,上华顶,入清流。人门如许,自合唾手复公侯。老我而今衰谢,梦绕故园松菊,底事更迟留。早晚挂冠去,江上狎浮鸥。
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披文既薈蕞,寻义亦泮涣。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绵延比葛藟,根远益
消热层冰远,投凉嘉树稀。雨晴潇洒去,梦与泬寥归。禽静谷无语,云生山有衣。路行知水好,终不疗长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