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寄远》是宋代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远》
实轂香轮不再逢,
峡云巫雨杳无踪。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译文:
实心车轴与香木车轮再也无法相逢,
山峡中的云雾与巫山的雨雾消失无踪。
梨花飘落在庭院里,月色柔和而明亮,
柳絮飘散在池塘上,微风轻柔而淡雅。
几日的孤寂让我在饮酒之后倍感伤感,
禁烟的时光里,一片荒凉寂寞。
想要寄出的书信无法送达,
因为水遥远,山延绵,每个地方都一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远离亲友、孤独寂寞的环境中的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实心车轴与香木车轮无法再相逢、山峡云雨消失无踪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与亲友之间的隔阂和遥远的距离感。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梨花飘落的庭院和池塘上飘散的柳絮,以及柔和的月色和淡雅的微风,展现了孤寂环境中的静谧和美好。这种寂静的环境和美景使诗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诗人在饮酒之后倍感伤感,禁烟的时光里更加寂寞。酒和烟成为他排遣孤寂的媒介,但无法真正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寄出书信却无法送达的无奈。水和山的遥远使他无法与亲友沟通,每个地方都一样,无论在何处,都感受到同样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通过描绘孤寂环境和内心情感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在远离亲友、孤独寂寞的环境中的无奈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孤寂和遥远的描绘,使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诗意。
古今利名路,只在侬门前。至老不离家,一生常晏眠。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岂思封侯贵,唯只待丰年。征赋岂辞苦,但愿时官贤。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
簷鹊声前拆雁书,双材有底到蜗庐。洁樽几梦沾膏露,下筹于今荐腹腴。仙府流霞端伯仲,徐州秃尾但台舆。寒人醉饱何缘静,径搅诗肠撚白须。
刘琨劝进岂无闻,王猛临终亦有云。秽史汝能诬正统,老伧谁实蒞余分。山阴禊事流觞帖,彭泽归来植杖文。二物万年终不泯,可能草木张吾军。
月上芙蓉浦,船依杜若洲。岁行人冉冉,川永梦悠悠。天地回青眼,江山养白头。老生如朽木,安识有悲秋。
长条无风亦自动,繁艳著雨更相宜。少陵不奈被花恼,终日颠狂觅酒卮。
一个虚亭倚翠林,亭前慈孝竹阴深。白云落尽花同落,半点残红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