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衣曲》

秋风西来入庭树,攀条正念征人苦。
空窗自织不敢任,鸣机愁寂如鸣橹。
练成欲裁新丝香,抱持含愁叔姑堂。
别来不见衣觉窄,试比小郎身更长。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寄衣曲》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风吹进庭院的树中,
攀折的枝条正是思念远方的人的痛苦。
空着的窗户自己织着衣物,不敢轻易放手,
鸣叫的织机悲伤地响着,如同划动的船桨。
织成的布料欲裁剪成新的衣物,散发着丝绸的香气,
抱着忧愁,进入叔姑的房间。
离别后再见,衣物感觉变窄了,
试着与小郎身材相比,更显得长远。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秋风吹进庭院,使得作者感到孤独和寂寞。他自己亲手织衣,却不敢轻易放手,象征着他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织机的鸣叫声让他更加感到忧愁和孤独,如同划动的船桨一样。他希望能够将织成的布料裁剪成新的衣物,散发出丝绸的香气,带着忧愁进入叔姑的房间。当再次见到亲人时,他发现衣物似乎变窄了,试着与小郎身材相比,更显得长远。

赏析:
《寄衣曲》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织衣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秋风吹进庭院的树中,给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思念相呼应。织机的鸣叫声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孤独,使得诗词更具情感色彩。最后,作者通过衣物的比喻,表达了与亲人分离后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 《送梁藤州广誉解组还朝兼简葛子章卢伯真》

    乾道淳熙间,随牒公之邑。我闲时曳裾,公喜当折屐。过从未多时,情好已相得。功名打门催,马首遽湖北。一为卢溪留,便作弱水隔。解后五羊城,恍如不相识。初惊面颜苍,徐视髭鬓黑。款曲遍谘诹,交游半凄恻。一别十五年,种种事非昔。更著一回别,又岂胜叹息。梅雨逗谈机,槐风

  • 《和毗陵尉曹昭用见寄》

    决狱多余暇,冥搜万象空。卷帘疏雨后,锁印夕阳中。还往多名士,编题尚古风。宦途知此味,能有几人同。

  • 《贞女篇》

    女生愿有家,奴嫁理所宜。出自父母命,奴岂敢固违。既许吴氏子,又许蔡氏儿。但有一女嫁,乃受两聘仪。为奴父母者,不知意何斯。业已许吴氏,复许蔡已非。况卒蔡之弃,而复吴之归。奴羞毅不行,父母固强之。势不得自由,出门行迟迟。欲哭声不出,欲语古不随。投江以自明,庶免

  • 《舟月对驿近寺》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 《张大著以韩持国绿樽红妓事再和见戏复次韵》

    壮心十五亦狂颠,十五年来洗濯鲜。负郭元无三亩宅,浮家安有五湖船。焚香读易谢来况,饮绿围红回长年。不是柳桃曾作恼,安知世味有妍怜。

  • 《又即事四首》

    塞氛未静铁衣寒,愁绝江南庾子山。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