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无事历危坡,一片清寒镜面磨。
极目尽时知水阔,置身高处见秋多。
此时不著登山屐,到处还成测海螺。
遥想高人闲物外,故应不与世同波。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巖(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爲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謚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己已登玉峰亭二首》是宋代杜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玉峰亭,对联杖藜,毫无牵挂地穿过险峻的山坡。一片宁静清寒的湖面如镜一般光滑。远眺山水尽收眼底,才知道水的广阔,站在高处,看到的是秋天的丰富景色。此时不需要登山屐,到处都可以捡到大如海螺的贝壳。遥想起那些高人,他们超脱世俗,悠闲自在,不与世界的波澜为伍。
这首诗词以山水为背景,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述自己登上玉峰亭的经历和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心境和情感。诗人通过杖藜行走山坡,展示了自己的悠闲无忧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中的清寒镜面和水的广阔,体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和壮阔。同时,通过站在高处远眺,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变化,表达了对季节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高人的遥想,表达了对超然境界和与世无争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展现了诗人豁达洒脱的心态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宁静、超越世俗的心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美,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给人以闲适、恬静的感受。
万顷灵湫带碧烟,源泉混混自山前。四时每涨空中雨,一片常涵镜里天。星斗转时银汉近,芙蓉开处彩屏连。鱼龙久跃平深处,变化应知在异年。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白发凭鞍一老翁,出门漏鼓尚冬冬。凄凉旅思传呼里,零落新诗假寐中。正苦文移来陆续,何由笠钓入空蒙?浮生正自少如意,付与秋风吹断蓬。
凉风檐外入,皎月坐中流。白首无新句,青山非旧楼。一杯宁惜醉,万事入搔头。勿向栏干拍,恐惊江上鸥。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谩阅人间五十年,年来道远思悠然。一心可使乾坤位,五性元钟父母全。为己工夫浑间断,满头岁月浪推迁。更无益友相扶植,平地羊肠仆白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