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岂是有监州,高兴应为雁荡游。
康乐当年空想望,云孙今日慰淹留。
幽人衲子应多识,妙偈多章可寄不。
兜率蓬莱果同异。
不妨归步在丹丘。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寄谢景英丈》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岂是有监州,
高兴应为雁荡游。
康乐当年空想望,
云孙今日慰淹留。
幽人衲子应多识,
妙偈多章可寄不。
兜率蓬莱果同异,
不妨归步在丹丘。
诗意:
这位先生岂是监州的人,
高兴应该是在雁荡游玩。
康乐的心情当年只是空想,
而今天云孙却来慰留他。
幽居的人应该多些禅识,
妙偈的章节无法全部寄托。
兜率山和蓬莱山果然不同,
不妨回到丹丘去徜徉。
赏析:
这首诗以寄词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谢景英丈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先生(谢景英丈)的称呼,表达了一种尊敬和亲近之情。首句点明了谢景英丈并非监州人,而是远离尘嚣,在雁荡山一带游玩,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康乐时的向往和憧憬,但现实却与当年的幻想相差甚远。然而,云孙(亲友的名字)如今前来慰留,给了诗人一些安慰和温暖。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幽居者的理解和赞赏。幽人指的是隐居深山的人,衲子则指的是出家修行的僧人。作者认为幽居者应该有更多的禅悟和见识,而妙偈则是指他们写的优美诗句。诗人觉得这些妙偈无法全部寄托,意味着其中的境界和内涵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最后两句提到了兜率山和蓬莱山,这两座山都是仙境之地,但它们的性质却各不相同。诗人认为不妨回到丹丘,也就是回到本心、返璞归真的境地。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幽居者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追求的向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称呼,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给读者,引发人们对追求自由、回归本真的思考。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扁舟一水接湖杭,久别先生道德光。名子我方思右咳,隔邻公此选东床。彭聃上寿终澌尽,刘白同年各健强。梅子黄时雨如许,小留信宿共清觞。
日上宁容晓雾遮,须臾碧玉贯明霞。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
牢落祠官冷似秋,赖诗消遣一襟愁。喜延明月常开户,贫对青山懒下楼。客诧瀑奇邀往看,僧夸寺僻约来游。何当与子分峰隐,饥嗅岩花渴饮流。
江南一枝春,岁久暗香灭。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