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为吏晚专城,不独身荣府亦荣。
江汉风流见羊杜,相门经术有韦平。
十年一别音书绝,万里相看骨肉情。
今代庞公入城府,定将悬榻与逢迎。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寄襄州程大夫》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以寄托情思之意,赞美了程大夫在官场上的才干和为人之德。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中年担任官职,晚年专注于治理城池,不仅个人荣耀,也使家族光彩。江汉地区的人们见到程大夫的才情风采,以及他对文学和学术的热衷。程大夫在官场上学习经书,受到了韦平的指导。十年来音信断绝,但万里之遥也无法阻挡骨肉之间的深情厚谊。现在程大夫进入了襄州的官府,必然会在这里有高官厚禄,他的床榻将会悬挂在官署中,受到热烈的迎接。
这首诗通过表达对程大夫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友情、亲情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程大夫在中年之时投身于公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晚年更是受到了荣耀和尊重。诗中描绘了江汉地区对程大夫的景仰和敬爱,以及程大夫与亲人分离多年后的相聚,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程大夫的羡慕和祝福,诗意婉转而深情。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和家族荣誉的重要性,以及友情和亲情的珍贵。这首诗通过对程大夫的生活和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人情世故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一卮春酒送离歌,花落敬亭芳草多。欲问归期已深醉,只应孤梦绕关河。
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仲冯方作左史,必与贡父并直于此。〉
君能多益办,我鼓再而衰。安得催诗雨,心摇毕月离。
梦裹思归问故乡,明明说与尚徉狂。白云尽处重回首,无限青山对夕阳。
平生与俗马牛风,落魄人间亦未穷。绿绮奏终香缕碧,乌丝书罢烛花红。梦中吴蜀山川近,醉後周秦战伐空。投老飘然君勿笑,也胜鱼鸟在池笼。
日上小窗东,禽鸣高树中。乐哉容膝地,著此曲肱翁。香迮常迟散,儿来亦旋通。所惭贪坐睡,铅椠少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