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先农功,曰惟孟春。
载耒与耜,昕及南亩。
穜稑薿薿,以布以种。
帝躬三推,土膏雷动。
百工比栉,其耕泽泽。
岁约有年,裕帝之德。
我艺我黍,我敛我稷。
为醴为酪,斟酌吉礼。
吉礼既至,神只来游。
燕及祖考,万邦作休。
降福孔穰,飶芬其羞。
於以正辞,亦又何求。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祭先农》是宋代李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述皇帝亲自耕耘的场景,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赞美和对皇帝的敬意。
诗中以"帝"指代皇帝,"先农"指代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诗词描绘了皇帝亲自耕种的情景,以及丰收带来的喜悦和祝福。诗中提到了耒和耜这两种农具,春天的阳光照射在南亩的田地上,稻谷茁壮成长。皇帝亲自推耕三次,土地肥沃,雷声隆隆。各种手艺人纷纷加入耕作的行列,田野充满了勤劳的景象。岁月如约而至,皇帝的德政给国家带来了富饶。诗人将自己的艺术与黍和稷(古代主要的农作物)相对应,将自己的贡献视为对皇帝恩德的回报。他们为庆祝丰收而酿造醴酒和酪,以庄重的仪式斟酌享用。吉礼一旦被献上,神灵就会降临,祖先和万邦都会获得安宁。最后,诗人呼吁皇帝继续保持恩德,以确保国家繁荣昌盛。
这首诗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描绘,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和对皇帝恩德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皇帝亲自耕种的情景,展现了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诗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春光明媚的南亩、丰收的庄稼和勤劳的农民,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感觉。诗人还通过将自己的艺术与农作物相对应,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效忠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对皇帝的崇敬。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劳动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农业丰收和国家繁荣的向往,以及对皇帝治理的赞美。整首诗流畅自然,字字珠玑,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感,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两年相伴白云间,一棹秋风又独还。目断江南无过雁,小楼寂寞对青山。
失职金銮假一麾,琅邪山色遶城池。解龟且作三年调,下马先吟八绝诗。勾检簿书宁免俗,逢迎使命亦随时。公余不敢妨吟咏,异日声名继至之。
晚秋烟渚。更舟倚、萧萧雨。水痕清汜,迤逦渐整,云帆西去。三叠阳关,留下别离情绪。溪南一坞。对风月、谁为主。酒徒诗社,自此冷落,胸怀尘土。目送鸿飞,莫听数声柔橹。
乱山深处著柴荆,岸帻披衣露气清。宴坐有书聊作伴,出游无客独题名。阴阴密树花初尽,灩灩方池水已平。几许人间堪笑事,今朝百舌顿无声。
秬鬯既将,黄钟具奏。瞻望真游,优若有慕。于皇列圣,在帝左右。云车具业,以妥以侑。
鹊巢流庆嗣如参,鹤发人间仰达尊。经眼尽知三世事,含饴已看几重孙。承颜捧诏疏封邑,扇枕温床不倚门。取数西方无量佛,满堂氛馥贝多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