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即席分得秋字送张吉老学士移使京西》

赐对中楹喜暂留,驻旌聊复到蓬丘。
朋游少别三周岁,尊酒相逢半白头。
频拜恩光龙铸节,屡宣风力隼横秋。
二邦已见澄清效,更尽宽平缓主忧。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即席分得秋字送张吉老学士移使京西》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字得分,送给张吉老学士,他被派往京西,我心中充满喜悦,暂时留在这里,驻守旌旗,聊以守护蓬丘。我们曾是好友,相聚少有分别,已有三个秋天没有见面了,现在重逢,头发已经半白了。我们频繁地向皇帝叩谢,感恩之情如同阳光照耀般灿烂,龙铸的节度已经多次传达,风力也像猎隼一样横扫秋天。两国已经见证了清澈的效果,更加致力于国家的稳定与安宁。

诗意:
这首诗是苏颂送别张吉老学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诗人回顾了友谊的岁月,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诗中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稳定的祝愿,以及对皇帝的忠诚和敬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谊和离别的情感,通过对友人离去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珍视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用“驻旌聊复到蓬丘”形容作者留在原地守候的心情,用“尊酒相逢半白头”表达了岁月流转和友谊的长久。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对国家繁荣和安宁的祝愿,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整首诗意蕴含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友情和国家的描绘,展示了苏颂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和责任感。这首诗词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国家繁荣的祝福,体现了苏颂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

    屋芙蓉九叠屏,日长客去掩闲庭。岩花暖傍疏帘落,阶草晴分汗简青。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煮茗续遗经。江南定有征贤诏,太史方占处士星。

  •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晴熏榆荚黑,春染柳梢黄。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白角三升榼,红茵六尺床。偶游难得伴,独醉不成狂。我有中心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

  • 《涉园偶成》

    颓龄正是投闲好,胆薄谁知与拙兼。棋信天机那论失,酒随客量不教添。静冲小雨看花蕾,时拨苍苔候笋尖。幽鸟叶间如有语,比翁难作逸群髯。

  • 《葛岭》

    白云几叠翠岚重,往往疏钟出梵宫。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游子莫支苍竹去,风雷容易起虚空。

  • 《春夜听雨》

    小楼炙烛新未眠,好雨知时听不厌。风急斜敲窗上纸,檐高微洒楯边帘。花应憔悴啼丹脸,麦定惺惚磔翠髯。添得明朝诗兴好,池塘草长水渐渐。

  • 《再逢成上人》

    上都初见赤髭年,并在西州绛帐前。每与文殊同问疾,不知灵运遽生天。淮山永忆吟无社,梁苑重来供有缘。休问外堂诸弟子,饿思周粟赋归田。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