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
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
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
此诗解嘲仍索闹,举似先生应绝倒。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从不同的地点观察世界,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In the past, I looked at Qingyuan from Yonghe, with Yonghe on the ground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sky.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Now I look at the world from Qingyuan, with Qingyuan below and the platform above.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Riding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great scholar, my eyes reach the vastness of the four seas, yet find emptiness.
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
Like ascending to the heavens and soaring to the eight poles, looking down to see the accumulation of Su and the emptiness of crimson.
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
One horse represents how much of the world, comparing the humble calculations of the Qiyuan small household.
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
Even the smallest mustard seed cannot compare to the vastness of the universe, and only the old Huwu from Congling knows.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对不同视角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作者以永和和青原作为观察点,从不同的位置看世界,表达了对人生的多样性和变化的认识。他通过乘坐先生的学问之船,观察四海的广阔,却发现其中的空虚。作者进一步比喻自己如同登上中天,俯视八极,却发现积苏和绛空的空无一物。他用一匹马来喻指万物,对比了自己小家的琐碎计算,以及须弥和芥子的微小。最后,作者提到葱岭老胡,暗示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世界的人才能理解这种观察和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深度,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睡里闻风雨,吾行拟暂停。起来搔首坐,喜见一天星。
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
紫牡丹开竞洛豪,春风吹面看栽桃。琼琚多少非初服,却笑梅花不入骚。朱顶千年去不回,两峰南北白云堆。谁人得似黄公子,不爱闲花尚爱梅。
何方应雨落,此地只凉生。杯酒偶相属,晤言聊叙情。登楼念王粲,促席想渊明。乡里无新故。情亲总弟兄。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