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亭花好,居然似蜀乡。
色深姿不俗,香淡意能长。
高烛留深夜,轻阴护晚芳。
何心较桃李,只拟答春光。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诗词:《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嫣然亭》
嫣然亭,宋代张栻所作,是《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系列中的一首。这首诗以亭子为主题,通过描绘亭中的花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叹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闻说亭花好,
居然似蜀乡。
色深姿不俗,
香淡意能长。
高烛留深夜,
轻阴护晚芳。
何心较桃李,
只拟答春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亭子中的花景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亭子花园的赞美之情。诗人闻说亭中的花儿很美好,甚至能够媲美蜀地(指四川)的风景。亭中的花色深厚而姿态不凡,花香淡雅而意境悠长。高烛照亮深夜,轻风吹来,护佑晚间的花朵。诗人不禁心生比较,觉得这些亭中的花景胜过平常的桃李花,因此他决定回答春天的光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亭中花景的赞叹之情。通过对色彩、姿态和香气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亭子中,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和宁静。高烛的明灯和轻风的吹拂,更增添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诗中的"何心较桃李,只拟答春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美好心愿。他认为亭中的花景优于桃李花,因此他愿意回应春天的光芒,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自然花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时光的向往。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孟阳曾有语,刊在白云棱。李杜常挨托,孙刘亦恃凭。庸才安可守,上德始堪矜。暗指长天路,浓峦蔽几层。
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自昔殷代。哲王迭有。降及周成。惟器是守。上天乃眷。大梁既受。灼灼重明。仰承元首。体干作贰。命服斯九。置保置师。居前居后。前星比耀。克隆万寿。
不堪羁寓天一方,无心佩紫兼怀黄。侍酒无由道路长,如意至今质西凉。箬溪竹叶傥许尝,艺色何须留窈娘。缅怀星郎抛令忙,席上微闻鸡舌香。
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鲁陲。时逢大道无艰阻,君方游宦从陈汝。蕙楼独卧频度春,彩阁辞君几徂暑。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妾家夫婿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愿言行路莫多情,道妾贞心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