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
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
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
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一天真堂》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远游历尽山川胜,回归老去才知气味真。
歌唱哭泣不能动摇自己的立场,往来间无需言语也亲近。
怀念前辈但无缘相见,却欣喜于后辈中有此人。
千年展示着自然之风,不加修饰世人称其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苏辙游历过许多山川胜景后,最终回到老家,才真正体会到家乡的真实气味和价值。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前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有志于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后辈表示欣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朴实和不加修饰的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珍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两句写出了作者经历了许多外出游历后的回归心情,表达了游历的虚幻与家乡的真实相比,更显珍贵。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坚定立场的态度,歌唱和哭泣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与亲友之间默契无需言语交流的亲近感。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前辈的怀念之情,虽然没有机会与前辈相见,但对于后辈中有志继承传统文化的人表示欣喜。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的景物,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和不需要过多修饰的真实性。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和珍视之情,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众鸟群。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落花问啼鸟,流水澡幽石。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
何以送之山前月,千里随人光不灭。何以赠之岭上云,出入无心疑似君,何为自比阳城逐,边老日高快便腹。次山曲爱道州民,昔日乱离今太平。后来宾光无短瘠,帐里先生犹七尺。
东阜雨后土膏肥,夙驾鸟犍出短扉。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比娄社酒叹独在,墙壁农书事已非。独喜桑麻今正长,渊明归去最知岁。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社雨霏霏湿杏花,农家分喜到州家。苍鹅戏处塘初满,黄犊归时日欲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