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望西南,秀色如可掬。
湘水蹙纤罗,湘山叠明玉。
清辉来西隅,朝爽浮万屋。
图写卒难成,登览常不足。
会计当而已,廉吏当寡欲。
萧然忘轩冕,日可娱幽独。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寄题王道祖秀光亭》是宋代孔武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秀光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亭中徜徉的景象和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望向西南远处,秀色如同可以用手捧。湘水扭曲纤细如罗带,湘山叠翠宛如明亮的玉石。明亮的光辉从西隅传来,清晨的凉爽在万屋中飘荡。尽力描绘这美景却难以完全表达,虽然常常登临观赏也难以满足。在这个世界上,计较得失只是暂时的,廉洁的官员应该少欲知足。心境宁静而忘却繁华的封冕,日子可以在幽静中寻求乐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秀光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心境,传达了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追求淡泊的情怀。
诗中的自然景色描写细腻而生动。作者以西南方向为视角,笔触细腻地描绘了秀丽的景色,用意象如水、罗带、玉石等来形容湘水和湘山的美景,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它们的美丽。
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感悟。作者通过描述光辉从西隅传来,以及清晨的凉爽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清新的向往。他认为尽力描绘这美景却无法完全表达,常常登临观赏也难以满足,暗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求。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人生哲理。作者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计较得失只是暂时的,真正的廉洁官员应该少欲知足。他提倡忘却繁华的封冕,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幸福。这种对纯粹、淡泊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中“宁静致远”的追求。
总的来说,《寄题王道祖秀光亭》这首诗以细腻的景色描写和深邃的内心思考展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追求,以及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生观念。
味道苏仙井,言归鬓尚青。仅周新甲子,还仰旧仪刑。秘殿欣疏宠,华钟待勒铭。追随樽酒地,愁绝最高亭。
海山迢递信音稀,静对斜阳独倚扉。回首八千余里路,觉今二十一年非。白云流水聊相伴,绛阙清都未得归。昨夜乐丘残梦觉,窗前明月照鹑衣。
去秋双峨摧,今夏芝岩坠。松江松惨然,花屿花流涕。惟有长空孤月圆,东西分照两无偏。
获稻来墝埆,开篘荐碧香。地偏皆斥卤,汲井得甘芳。漫仕今千室,前人陋一乡。民安吾亦饱,相乐亦相忘。
碧梧金井生早秋,北斗斜挂银河流。鹊桥灵车俨若渡,织女有约期牵牛。古传此事不可诘,五云仿佛闻笙球。搴衣举酒酹明月,起舞激烈心悠悠。但恨玉兔捣灵药,不能医此万古之闲愁。眼看明月年年好,古人逝矣今人老。今人还是后人哀,绿鬓朱颜岂堪保。自怜年少心志狂,赤手直欲扳扶
北陆冰初结,南宫漏更长。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月隐仙娥艳,风残梦蝶扬。徒悲旧行迹,一夜玉阶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