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沦一段轻清气,天收不尽归于地。
凝者为山融者溪,揽之可使凡骨蜕。
主人著亭溪山间,心与溪山相往还。
市朝有欲叩以事,鱼鸟不容入其关。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寄题刘汉英双清亭》是宋代曾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座亭子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与交融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诗意显得轻盈而清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作者以浑沦一段轻清气的描绘,形容了自然界的纷繁气象无法被完全捕捉,天地间的交融与流转无法被完全收纳。作者进一步以山与溪的凝聚与融合来比喻这种交融,凝者为山、融者溪,这种交融的力量可以使得凡人的骨骼焕发新生。亭子主人将自己置身于亭中,心与溪山相互往还,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然而,当市朝中有人试图以物质利益来侵犯这份和谐之时,鱼鸟们不容许他们进入这个纯净的关域。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与追求。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净土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中琐碎杂乱干扰的拒绝。整首诗词以轻巧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境界。同时,通过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对比,诗词也呈现出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之情。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思索的空间。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传达了对于和谐与纯净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现实世界中物质欲望的反思,以及对于内心净土的追求。整首诗词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境平静与思考的启示。
草圣与诗余。清韵谁如。生绡团扇倩谁书。月湛素华天似水,深院凉初。人散晚钟疏。后约还虚。良宵忍放枕鸾孤。要得相逢除是梦,有梦来无。
天意怜贫者,冬深雪尚悭。朔风吹黑道,云气护青山。色瑞占三白,年丰露一斑。调元人已老,事休颇相关。
豫章城楼饥啄乌,黄狐跳踉追赤狐。北风北来江怒涌,土兵攫人人叫呼。城外之民徙城内,尘埃不见章江途。花裙蛮奴逐妇女,白夺钗环换酒沽。父老向前语蛮奴:“慎勿横行王法诛。华林桃源诸贼徒,金帛子女山不如。汝能破之惟汝欲,犒赏有酒牛羊猪,大者升官佩绶趋。”蛮奴怒言:“
石头城上更高层,与客携壶试一登。屈曲江流学秦篆,春风应是李阳冰。
昨暮浴上虞,今晨饭馀姚。官期有馀日,我行得逍遥。盘实剥芡芰,羹鱼荐兰椒。一鲍老人事,茗饮亦复聊。扪腹每自愧,莫贤尚箪瓢。僧垣栖翠微,金碧焕山椒。龙泓甘可茹,塔铃如见招。迟留本不恶,况复待晚潮。
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源流知所自,道义更相亲。痛惜才高世,齎咨涕满巾。又知馀庆远,二子志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