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
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
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喧嚣与内心宁静之间的对比。作者认为在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难以分辨是非是非,追求声望和利益就像是对自己的仇敌一样。然而,作者又希望像云和泉水一样相互勉励,共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粹。他认为在宁静的深林中,美丽的芳兰自然而然地生长,表达了内心的美好和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世俗和内心境界的思考。诗词通过对比静与躁、是非与辨、声利与仇、云泉与勉、寂寂与深林、芳兰与搴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纯净的追求。作者希望在纷扰的世界中,人们能够明辨是非,摆脱声利的束缚,相互勉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最后,作者以芳兰自堪搴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美好与自由,寓意着追求宁静境界的人们能够在深林中找到内心的芬芳与自在。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宁静与纯净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喧嚣和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思维,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诗词的意境清新,给人以心灵上的舒适感。通过描绘深林和芳兰,作者给人以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于宁静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给予读者思考人生追求的启示。它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佳作,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警醒。
东园千树簉白红,携壶满意一醉同。向来可是君宿诺,政复急雨斜惊风。县知此兴未渠尽,暖日晴云岂终吝。叩门日听长须来,老夫於子骖之靳。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扰扰奔蹄与疾轮,九街寻胜作狂人。东风漫送朝来雨,可奈长安自古尘。
山钩树白何年岁,流瀑可听下无地。行人愁绝却无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
佯狂混迹养天和,上界其如官府多。暑了又寒寒又暑,一蓑衣外更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