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座山门分为两座山门,
两座寺庙本来是一座寺庙分开的。
东边的溪水流向西边的溪水,
南山的云起在北山的云中。
前台的花朵开放,后台可见,
上界的钟声传到下界听到。
遥想起我的师父修行的地方,
天空中桂子的香气纷纷飘落。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寄给韬光禅师的一封信。他以山门、寺庙、溪水、云等自然景物为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师父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佛教修行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赏析: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对师父的思念之情与对佛教修行的向往相结合。一山门作两山门,寺庙分开的情景,既是诗人离师父的遥思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佛教教义中分门别派的思考。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则是通过描绘山水云雾的变化,表达出诗人对于宇宙间的宏大景象和佛法的普遍存在的感悟。
诗中的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到师父修行之地的愿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和佛法的普世性。最后的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则是对师父修行地的遥想和对师父的敬仰之情的表达,桂子的香气更是象征着师父的高尚品德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深情而又含蓄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师父的思念之情和对佛法修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对佛法真理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感性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鸣雁{左嗈右隹}{左嗈右隹}来自北,一一衔芦度深碛。空受严霜捐羽毛,不为征人寄消息。散落湘吴无定所,或寄平川或洲渚。相唤相呼不乱群,非比寒鸦无次序。弋者多怀害尔心,栖宿须寻烟水深。
雨余芳草香,风起游丝动。幽禽四五声,说破春眠梦。
禅山乔木饱苍烟,柿叶能来老郑虔。楼阁暮寒风铁定,与僧分展对床眠。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我爱山居好,跻攀缭暝烟。偃松低可坐,横石劣容眠。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一筇事事足,与世自无缘。
旅窜南方远,传闻北使来。旧庭知玉树,合浦识珠胎。白发因愁改,丹心托梦回。皇恩若再造,为忆不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