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物,物中眼。
雪峰辊三个毯,睦州担一片板。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部诗集。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其中的一首诗词有着独特的韵味。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眼中物,物中眼。
雪峰辊三个毯,
睦州担一片板。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了眼与物之间的关系。眼睛看到的事物如同物体中的眼睛,相互作用,互为表里。诗人通过雪峰和睦州两个景物的描绘,抓住了物象中的视觉元素,传达了眼睛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赏析:
这首诗词由三个简洁的句子构成,每个句子都通过物象的描绘,展现了眼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句"眼中物,物中眼"以对仗的方式表达了眼睛与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句话通过倒装的方式,使得"眼中物"和"物中眼"呼应,突出了它们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映照。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来支持前句的主题。"雪峰辊三个毯"描绘了雪山上堆积如毯的白雪,通过"辊"字的运用,使得雪的形态更加生动。这里的"雪峰"代表了眼中所见的景象,而"三个毯"则是事物中的眼睛,它们相互交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一句"睦州担一片板"则以简练的方式表达了另一个景物的形象。"睦州"是指眼中所见的地方,而"担一片板"则是事物中的眼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眼睛与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眼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它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突出了眼睛与事物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的特性。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更加引人深思,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诗意。
玄冥布令雨雪,白瀑倾崖玉作花。坐爱奔声空谷窅,幽深方觉是仙家。
君家冰玉传素风,瓮头色与冰玉同。薰人气和喜屡接,入琖色轻看若空。梅花破萼香澹澹,江天欲雪云蒙蒙。坐客已醉复赞叹,头不岑岑常忆公。
庆云呈瑞为明时,演畅丝纶在紫微。銮殿对时亲舜日,鲤庭过处著莱衣。闲寻竹寺听啼鸟,吟倚江楼恋落晖。隔座银屏看是设,一门清贵古今稀。
砌风鸣叶繁霜坠。坠霜繁叶鸣风砌。山外水潺潺。潺潺水外山。冷衾愁夜永。永夜愁衾冷。砧响更蛩吟。吟蛩更响砧。
双双小凤斜,淡淡鸦儿稳。一曲渭城歌,柳色饶春恨。离觞洗别愁,酒尽愁难尽。宝瑟雁纵横,谁寄天涯信。
愁云欲雪未成雪,忽闻寒雨夜淋浪。但知岁月堕寂寞,不悟乾坤发艳阳。天黑鬼车声更大,夜阑客枕梦初长。明朝起视篱砌下,草芽浥浥又回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