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五十首》

风磨湛湛真空体,雨洗如如法界身。
大地山河并万象,今朝与佛共生辰。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与人类共生共存的颂扬和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磨湛湛真空体,
雨洗如如法界身。
大地山河并万象,
今朝与佛共生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界的景象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颂扬和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第一句“风磨湛湛真空体”,表达了自然界中风的吹拂如同磨砺,使人的内心变得清澈宁静,感受到真空的存在。这里的真空体可以理解为禅宗中的空性观念,即万物皆空,归于虚无。

第二句“雨洗如如法界身”,通过雨水的洗涤,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得以净化,达到如如不动的境界。法界身是佛教中的概念,指的是超越个体的存在,与整个宇宙相通。

第三句“大地山河并万象”,表达了大地、山河和各种生灵万象在自然界中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景象。这里的万象可以理解为一切事物的存在。

最后一句“今朝与佛共生辰”,强调了人类与佛教的共生关系。今朝表示现在,与佛共生辰则意味着人们在当下的生活中可以与佛教教义相契合,实现心灵的宁静与超越。

整首诗词通过对风、雨、大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越。同时,融入佛教禅宗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敬仰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对和谐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附:安凤赠别徐侃》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 《和人松江》

    尘缨快濯四桥水,曳履却上三高堂。欲按新图买渔具,短蓑篛笠混行藏。

  • 《别雒下一二知己》

    金鼎光辉照雪袍,雒阳春梦忆波涛。尘埃满眼人情异,风雨前程马足劳。接塞峨眉通蜀险,过山仙掌倚秦高。别来无限幽求子,应笑区区味六韬。

  • 《夏旱四首》

    沟堪揭厉难车水,雨怕讥征不入城。沃野燥刚妨种艺,老农歌哭不成声。

  • 《水调歌头(余初入建府,触妓于马上·后于酒边,妓自言,故赋之)》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当时飞燕马上,妖艳为谁容。娇颤须扶未稳,腰褭轻笼小驻,玉女最愁峰。掠鬓过车骤,回首意冲冲。宝钗斜,云鬓乱,几曾逢。谁知去三步远,此痛与君同。玉箸残妆谁见,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重见为低诉,余恨更匆匆。

  • 《秋夜》

    萍梗何时定,愁怀与夜长。新秋犹逆旅,故国似他乡。老马频嘶草,寒蛩空殷床。思归不成梦,展转及晨光。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