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金之炉,铸人之模,净名一默。
国师三呼,你诸人又向甚麽处摸索。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一百五十首》
作者:释心月
朝代:宋代
译文:
烹金之炉,铸人之模,
净名一默。国师三呼,
你诸人又向甚麽处摸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来自宋代释家高僧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诗中运用了隐喻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远的哲理。
首先,烹金之炉和铸人之模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意味着人们在世间的修行过程中,就像是被烹制的黄金,被铸造的模型,经历了磨砺和塑造,以达到精神的净化和完善。
接下来,净名一默是对修行者的要求。净名指的是无私无欲的清净心境,一默表示守口如瓶,不随意言谈。这种修行态度和内心的沉静能够帮助人们超越尘世的浮躁和纷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国师三呼是对修行者的呼唤。国师指的是高僧、导师,三呼表示导师的再三呼唤和期待。这里的国师可以被理解为智慧和启迪的象征,呼唤着修行者们去探索更高层次的境界和真理。
最后一句“你诸人又向甚麽处摸索”是对修行者的问询。摸索意味着探索、寻找和追求,这里作者在问修行者们,你们又在追寻什么?它是对修行者们的思考和反省,提醒他们要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
这首诗通过隐喻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修行者们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探索,强调了内心的净化和平静,以及智慧的指引和导师的呼唤。它提醒人们要坚持修行,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超越尘世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前飞鸧鸹后驾鹅,天阔风高奈汝何。不羡焦头居上客,空怜舐痔得车多。深山虎豹来城市,落日鼪鼯出薜萝。薇蕨可羹鱼可脍,白云长自在岩阿。
莫道南州居井底,请来此处望川原。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连夕雨盈畴。先为农家做麦秋。更放年头晴甲子,知不。应是天公及尔游。随事与民求。又与随时验乐忧。民气乐时天亦好,休休。为尔簪花插满头。
危亭突兀倚青山,坐对扶桑碧海湾。紫雾欲生龙伯庙,洪涛先涌虎门关。光摇宇宙花生眼,影动阑干酒上颜。遥望蓬莱宫阙晓,一轮飞挂碧云间。
古人若不死,吾亦何所悲。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贵贱同一尘,死生同一指。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短歌行,短歌无穷日已倾。邺宫梁苑徒有名,春草秋风伤我情。何为不学金仙侣,一悟空王无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