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晴,五日雨。
无象太平,满田禾黍。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
碧眼黄头总不知,问讯轮皴拄杖子,牢记取。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宗文化瑰宝之一,由释绍昙创作。这首诗描绘了三天晴朗,五天下雨的自然景观。诗中表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农田里的稻谷和黍子茂盛。诗人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表达了超越尘世的境界,与世俗的真理相区分。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暂且不表,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意和赏析。
诗词开篇即描绘了连续的晴天和雨天,这种自然现象的交替呈现出一种平衡和循环的节奏感。晴天和雨天的交替象征着生命中快乐和困难的变化,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人生。
接着,诗人写到“无象太平,满田禾黍”,形容了一个和谐繁荣的景象。这里的“无象太平”可以理解为没有战乱和矛盾,社会安定和平。而“满田禾黍”则描绘了丰收的农田,稻谷和黍子丰满成熟,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富足。
在下一句中,诗人提到“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谛流布”,表达了他超越尘世的心境。他并不从佛教的角度来阐述这些景象,也不是世俗真理的传播者。这是在强调他的诗歌不局限于特定的信仰或哲学,而是超越这些框架,表达着他独立的观察和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碧眼黄头总不知,问讯轮皴拄杖子,牢记取。”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和态度。诗人以自己为例,形容自己具有碧眼黄头的特征,这里可以理解为平凡普通的形象。他并不知道或关心外界对他的评价和意见,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行。诗人用“轮皴拄杖子”来形容自己的修行方式,这是一种佛教中常见的修行工具,表达了他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修行的境界,体现了释绍昙对太平盛世和超越尘世的向往。他以平凡的自身作为观察者和参与者,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对和谐、富足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风花片片减芳春,转首关河气象新。有志谁能口避老,无忧何必去除贫。开楼且喜青山近,钓水多从白鸟亲。闻说长安金紫贵,不奔风雨即红尘。
江堤杨柳碧毵毵,间访名园郡郭南。垅麦生齐知雨足,海棠开遍觉春酣。门前幽径通芳蕙,竹里虚亭对远岚。风物有情应笑我,不携歌酒只清谈,。
帝赐先生一曲湖,画船领客泛菰蒲。覆茅亭子寻犹远,隔柳人家看似无。渴嗜瀑泉频遣汲,醒行钓岸屡嗔扶。假令不立功名死,史笔须编入酒徒。
去冬诗绝稀,作意待好春。春至病始甦,强赋情少真。梅花到海棠,不过数十首。其间岂无兴,有笔慵开口。繁逢风日美,心醉人不知。林间行若狂,藉草或移时。芳花倏扫踪,转作满园叶。油然翠欲流,剪若阴初叠。老夫爱深处,穿树开生路。香不是风香,吹来复吹去。扶筇仰面看,青子
高冈微雨后,木脱草堂新。惟有疏慵者,来看淡薄人。竹牙生碍路,松子落敲巾。粗得玄中趣,当期宿话频。
九鼎神州竟陆沉,偷生江海复山林。频繁谁在隆中顾,憔悴惟余泽畔吟。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百年家国无穷事,可得忘机老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