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方丈,了无遮障。
拳踢相应,当仁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
拳踢相应,当仁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中文译文:
冶父方丈,毫无遮障。
拳踢相应,不让他人。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却是临济宗。
诗意:
这首诗词是释崇岳所作,描述了冶父方丈在修行中心无旁骛的境地。他以拳踢的方式与他人相应,但心中却始终如一,不让他人超过。诗中提到“妙转绵绵一脉通”,指出他的修行心法已经达到了卓越的境地。然而,最后一句反倒让人警醒,诗人暗示着这个“灭却临济宗”(灭却:指破除迷糊,抛弃执着)也许是临济宗禅宗中虚构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冶父方丈的境界。他以拳踢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但心中却保持平静与坚定,不被外界影响。诗人通过“妙转绵绵一脉通”的形象描绘他修行的精妙和深度。然而,最后一句给人以警示,暗示着冶父方丈的修行可能并非真实存在,可能只是禅宗中的虚构人物。整首诗以简单的文字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思想,同时引发了读者对真实与虚构的思考。
书淫传癖穷欲死,譊譊何必频相仍。日干阴藓厚堪剥,藤把欹松牢似绳。捣药香侵白袷袖,穿云润破乌纱棱。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
乡里衣冠不绝人,近天尺五只清门。论文正可簪双笔,浇舌行看赐上樽。琼玖每蒙先木李,蜩鸠方共笑飞鲲。固知贤杰当传世,下里朱陈亦有孙。
故著文书尽底围,要看江汉濯秋晖。眼明自可穷诸妄,语妙何妨为一挥。今日西州成故里,它年东阁许同归。胸中衮衮平生事,身瘦缘渠不得肥。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心天界限绝尘氛,廛市虽喧耳不闻。大隐从来非小隐,可须深入万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