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正月半,举个旧公案。
一灯百千灯,千人万人看。
百草头边,威音那畔。
相逢若是个中人,终不随他光影转。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作者:释崇岳
朝代: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今朝正月半,
举个旧公案。
一灯百千灯,
千人万人看。
百草头边,
威音那畔。
相逢若是个中人,
终不随他光影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释崇岳所作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态度。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在正月半时,举行了一个旧公案,旧公案是指过去的案件或事件。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况的观察。
接下来的两句"一灯百千灯,千人万人看",通过灯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于世间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灯是一种明亮的光源,代表着智慧和启迪。百千灯的形象暗示了无数人的观察和思考,而千人万人看则强调了众多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些事物上。
接下来的两句"百草头边,威音那畔",描绘了百草茂盛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威音(佛教的一种声音)的存在。这里的百草和威音可以理解为世间万象和佛法的象征,暗示了世间万物和佛法共存的状态。
最后两句"相逢若是个中人,终不随他光影转",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作者认为,只有成为一个"个中人",即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立场,才能够在世间的喧嚣和变幻中保持内心的稳定和独立。不随他光影转表示不受他人言论和外界影响的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内心平静。
通过对灯、百草和个中人的描绘,这首诗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体内心独立和自主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的力量和意义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具象形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索和感悟。
竹梧满秋庭,萧萧凉气早。孤灯照跏趺,高僧坐来晓。风清鹤梦醒,云淡钟声杳。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
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一口吸尽西江水,马师家风擢然起。老庞俯伏嗣芳尘,古也今也谁如此。超然道与若人交,南游浩意未相饶。风清骨秀眼寒碧,玉井冰壶冻不消。羌床孤卧净名室,无住无依脱虚溢。渊然一默乃全提,不二门开肖当日。佛事圆来作归想,出门歧路平如掌。到家儿女独圞头,相对无言得真赏。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冬虽无火抱元阳。夏绝清泉饮玉浆。蜡烛不烧明性烛,沉香无用*心香。三年赤脚三年愿,一志青霄一志长。守服山侗环堵内,无恩相报害风
古庙里头回避得,纸钱堆畔暗嗟吁。闲神野鬼皆惊怕,只为渠侬识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