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手行拳,惊群动众。
龙门上客,未举先知。
若不然者,灵隐失利。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作者:释崇岳(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借手行拳,惊群动众。
龙门上客,未举先知。
若不然者,灵隐失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来自宋代僧人释崇岳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境界和哲理。
诗的第一句“借手行拳,惊群动众”,通过借用拳法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在众人中引起轰动和惊讶的能力。这句话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能,能够使自己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以非凡的才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赞叹。
接着的“龙门上客,未举先知”,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客人即将登上龙门,但在实际上已经预见到了未来。这句话传达了先知般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暗示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预见。
最后一句“若不然者,灵隐失利”,表达了一种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先知般的洞察力和智慧,灵隐(指灵隐寺,位于杭州)就会失去利益。这句话中的“灵隐失利”可以理解为对追求智慧和洞察力的重要性的强调,同时也暗示了如果没有这种智慧,就会失去机遇和利益。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通过才能和智慧引起关注和赞叹的能力,并强调了智慧对于取得成功和利益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行和智慧的培养,以获得更好的机遇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