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十四首》

佛之一字尚不喜,有何生死可相关。
当机觌面难回互,说甚楞严义入还。

作者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十四首》是宋代释宗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四首

佛之一字尚不喜,
有何生死可相关。
当机觌面难回互,
说甚楞严义入还。

中文译文:
佛陀连一个字也不喜欢,
那还有什么与生死相关。
当面遇到困难难以彼此回应,
怎么能说出如此深奥的楞严义理。

诗意: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禅宗思想和对佛法的独特理解。作者通过表达佛陀对字词的超越和超越生死的境界,希望引发人们对禅宗教义的思考和理解。

赏析:
1. 佛陀之所以不喜欢一个字,是因为佛陀超越了言语和文字的限制,他的教义无法用言辞完全表达。这点体现了佛法的超越性和深邃性。

2. 生死是众生最关切的问题,而诗中提到生死与佛陀的关联。这表明作者认为生死与佛陀的教义密切相关,需要通过超越生死的境界来理解和解脱。

3. 诗中提到"当机觌面难回互",意味着在面对困境时,人们很难找到对应的答案或解决方法。这种困境可能是指人们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上的困惑,需要经历一种境界的突破和领悟。

4. "楞严义"是指楞严经的教义,也是禅宗中的重要理论。诗中提到“说甚楞严义入还”,意味着佛陀的教义如此高深,难以用言语表述和完全理解,需要通过修行和体悟来领悟其中的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思考和对佛法的领悟。它提醒人们超越言辞和文字,通过直接体验和修行来理解佛法的真谛,从而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 《太霞宫》

    谁氏夸豪力,琳宫一手开。光辉动金碧,潇洒绝尘埃。煮石洞中火,流霞天上杯。篮舆穿翠樾,只为听琴来。

  • 《风井》

    寰中风穴不一处,斯井乳化能伏流。暗接高源常秘惜,不离陌路自清幽。土囊空艳高人赋,水品难逢处土收,宴坐岩头默斟取,清凉此意与谁谋。

  • 《闻鬼》

    荒郊白骨卧枯莎,有鬼衔冤苦奈何。半夜数声凄枕席,十年几度惨干戈。英魂无托子孙绝,史笔不知忠义多。欲反髑髅生世乐,近来富贵亦消磨。

  • 《至池州赠陈鼎秀才》

    淮阳学舍旧相依,常诵曹溪第一机。却到江西心有悟,回看过去事皆非。孤舟远适身如寄,二顷躬耕道自肥。欲看齐山君去否,闲中徒侣近来稀。

  • 《游雪窦杖锡七首·踟蹰岭》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河流有深曲,舟子莫能知。弭棹临沙屿,微吟西日驰。平明春色霁,两岸好风吹。去去川途尽,悠悠亲友离。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