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断维摩方丈,发露阎罗地狱。
千古万古黑漫,剑树刀山转辘。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十八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如净。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坐禅中体验到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八首
坐断维摩方丈,
我发露阎罗地狱。
千古万古黑漫,
剑树刀山转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坐禅中所经历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作者坐禅时,他的心境突破了维摩方丈的限制,进入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境地。他发现自己置身于阎罗地狱,感受到了黑暗无边的恐惧和绝望。在这个地狱中,剑树和刀山不断旋转,形成一个无尽的循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修体验的深刻感受。通过坐禅,作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进入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境界。他的心灵在这个境界中感受到了黑暗和恐惧的存在,剑树和刀山的形象象征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这首诗词展现了禅修过程中的一种心灵体验,诗人通过描绘地狱的景象,传达了对人生苦难和无常性的思考。作者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禅修的感受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中的境界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无常性的思考。它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零落不因春雨,吹嘘何假东风。纱窗一点自然红。费尽工夫怎种。有艳难寻腻粉,无香不惹游蜂。更阑人静画堂中。相伴玉人春梦。
宇定心清面发丹,下床投杖觉轻安。此身已许壶丘子,他日争寻靖长官。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始验山中木,方知贵不材。
长思双鹤驾长虹,红袖偏争劫海中。有想但看无想日,消沉恩爱付东风。
尽道之谓圣,如天之谓仁。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