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已前,湖光潋滟晴方好。
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
正当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三十八首》是宋代释如净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美景为主题,通过对不同时间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魅力。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五日已前,湖光潋滟晴方好。
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
正当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对西湖不同时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西湖的独特魅力。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十五日之前和之后的景色。十五日之前,湖光明亮,晴天的景色十分宜人;而十五日之后,山色迷蒙,雨水增添了一种奇特的韵味。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正当中秋节的景色。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指美丽的女子),以表达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妆容,都与西湖的景色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最后两句以中秋月亮为比喻,将其比作鸾台上的镜子,意味着月亮清澈明亮,犹如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多才多艺的人的才华。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通过写诗来赢得多才多艺的美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示了西湖的美丽和独特魅力,以及中秋节的情趣。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中秋节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水国生秋草,离居再及瓜。山川临洞穴,风日望长沙。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日昏闻怪鸟,地热见修蛇。远人梦归路,瘦马嘶去家。正有江潭月,徘徊恋九华。
江湖劳遍寻,只自长愁襟。到处慵开口,何人可话心。登楼得句远,望月抒情深。却忆山斋后,猿声相伴吟。
相思遥指玉霄峰,怅望江山阻万重。会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老怀易感泪汍澜,尘世分明一梦间。精爽乘鸾云外去,空留玉骨葬青山。
冥搜藻思殊精炼,细读蓬心稍豁开。我窃高年惭绿竹,君持半偈试黄梅。肯为唐季小家数,须做僧中大辨材。吸尽鱼龙虾蟹子,不妨一蹴至如来。
堂上春风至,欣欣草木情。鸦鸣藏柳暗,蝶舞映花明。暖日迟迟景,轻雷隐隐声。客来何所有,采蕨试新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