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时要坐禅,困时要打眠。
肚饥须吃饭,陆地要行船。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七十六首》是宋代释师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和修炼的智慧。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健时要坐禅,
困时要打眠。
肚饥须吃饭,
陆地要行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四个短句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修行者在不同状态下应该如何行动。诗中的每一句都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具有启发人心的智慧。
首先,“健时要坐禅”,表达了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修行者应该坐下来打坐冥想,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这句诗意味着修行者应当珍惜健康的时刻,以便更好地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而“困时要打眠”则强调了在疲惫困倦的时候,休息和放松也是必要的。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应该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整修行的节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充分恢复体力和精神。
接下来的“肚饥须吃饭”是告诫修行者在肚子饥饿的时候要及时进食。这句诗词暗示了修行者对于生存需求的满足是修行的基础,只有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修行之中。
最后一句“陆地要行船”则提醒修行者在世俗尘嚣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这句诗意味着修行者要像行船一样,能够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稳和定力,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总体而言,这首《偈颂七十六首》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修行者应对不同情况的智慧和修行原则。通过诗词的启示,人们可以体悟到修行的道路不仅仅是静坐冥想,也需要平衡和适应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首诗词鼓励修行者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以实现内外的和谐与平衡。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我公仁存心,乐山心如丹。平生经行处,不厌行路难。青城及大面,万叠连百蛮。扪参仰胁息,亦尝坐长叹。功成归四明,得地数亩悭。城隅路穷际,小桥水汪湾。萧条渔家市,中有屋百间。危楼俯人世,一看山四环。堂深无他景,犹以城当山。城荒披绿莎,青青透槹閒。秀润长满门,坐对
诗翁静三昧,筇杖壁间横。小合自清绝,幽芳从瘦生。巧当窗影见,时映烛花明。底用寻春去,冲寒踏月行。
还丹根蒂将何作。须凭金火相销铄。金火得长生。方成夫与妻。夫妻情重重。共隐真人洞。真洞约回期。天符来便归。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奥域灵区存物外,独标台岭为绝概。掩胜潜奇列作屏,堆青写碧深如黛。彤霞暖影生岩壁,香桂茂阴笼藓石。赤松子也浪虚闲,白道猷兮太轻掷。曹溪有叟归其中,风從虎兮云從龙。乘兴正值二三月,坐断还依千万峰。花飞飞,日迟迟,清飚拂拂吹无时。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