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七十八首》

心月孤圆,义天洞晓。
照中之虚,虚中之照。
不萌枝上鸟初惺,无影树头春不老。
垢衣权挂类中来,出门信手拈来草。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偈颂七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心月孤圆,义天洞晓。
照中之虚,虚中之照。
不萌枝上鸟初惺,无影树头春不老。
垢衣权挂类中来,出门信手拈来草。

译文:
心中的月亮独自圆满,正义之天破晓。
照亮内在的虚空,虚空中照耀。
不久前的鸟儿初次鸣叫,没有树上的影子,春天永远年轻。
穿着肮脏的衣服,权力挂在类别中产生,出门时信手拈来些草。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佛教僧人释正觉之手,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禅宗的境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隐喻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洞悉。

首先,诗中的心月孤圆,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完整。心如明亮的月亮一样,自成一体,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义天洞晓则表达了正义之道的启迪与洞悟,意味着作者在修行中获得了对伦理道德的深刻理解。

其次,照中之虚,虚中之照,表达了一种超越形相的境界。通过对虚空的观照,可以洞察万物的真相,从而达到超越世俗束缚的境界。作者借用虚照之间的相互关系,传达了超越对立与二元的理念。

接着,诗中描述了鸟儿初次鸣叫和没有树上的影子,意味着诗人所感知的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里的春天代表了永恒的生机与希望,不受时间的限制而永远保持年轻。

最后,垢衣权挂类中来,出门信手拈来草,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与世俗的态度。垢衣代表了尘世的沉浸与束缚,而权力的挂起则暗示了对世俗权势的超越。作者信手拈来的草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简单,显示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禅宗思想中的境界和对人生的理解。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隐喻,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洞悉生命本质的境地。这种深邃的禅意使得诗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触动力,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

  • 《假守晋康出郊劝农二首》

    小队近郊初省春,杯盘绵蕝意殷勤。叮咛通国老和少,黾勉及时耕且耘。卖剑尔行移尔俗,买山吾退了吾文。试于农圃相寻认,果是康州旧使君。

  • 《七月甘六日登四望亭小酌和赵守韵二绝》

    极目风烟尽一城,身闲无日不登亭。双明远与孤鸿没,绕郭一江罗带青。

  •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 《好事近(辛幼安席上)》

    华屋翠云深,云外晚山千叠。眼底无穷春事,对杨枝桃叶。老来沈醉为花狂,霜鬓未须镊。几许夜阑清梦,任翻成胡蝶。

  • 《汤田早行,见李花甚盛二首》

    此地先春信,年年只是梅。南中春更早,腊日李花开。

  • 《鹧鸪天》

    缥缈危楼百尺雄。淡烟疏雨暗帘栊。偶妨清赏中秋夕,为忆名言玉局翁。贤达意,古今同。凉天佳月曾相逢。老蟾一跃三千丈,却唤姮娥驾阆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