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酸豏,金刚圈。
塞断咽喉,拽脱鼻孔。
天童立地有分,衲僧乞命无门,堪与瞿昙作子孙。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二十五首》是一首出自宋代佛教僧人释如净的诗词。诗中描述了一种残酷的修行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描写,表现了修行者在面对痛苦和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铁酸豏,金刚圈。
塞断咽喉,拽脱鼻孔。
天童立地有分,衲僧乞命无门,
堪与瞿昙作子孙。
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寓意深远,以佛教修行为主题,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艰辛与磨难。诗中的“铁酸豏”和“金刚圈”象征着痛苦和困境,暗示了修行者所承受的痛苦之重和无法逃避的困境。
“塞断咽喉,拽脱鼻孔”这两句描述了修行者经历的痛苦和折磨,暗示着他们在修行中牺牲个人欲望和舒适,甚至面临生死的考验。这种残酷的修行环境,对修行者的意志和毅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天童立地有分,衲僧乞命无门”这两句表现了修行者在面对痛苦和困境时的态度。天童立地有分,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自我分辨的清晰认识,他们坚守正道,不为外在环境所动摇。衲僧乞命无门,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放下了对生死的执着,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
“堪与瞿昙作子孙”这句暗示了修行者的境界和地位,将他们与佛教中的高僧瞿昙相提并论,表达了他们在修行道路上的杰出成就和崇高地位。
这首诗词通过对修行者面对痛苦和困境的坚韧态度的描写,展现了佛教修行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力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将修行者的境遇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相联系,给人以启示和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上的执着和决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目为诗客不胜惭,唤作园翁定自堪。抱甕荷锄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谈。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销铄玄微万境空,衔花百鸟谩寻踪。莫教顽坐精灵窟,门锁乱云千万里。
爱寻碣石访重玄,三国遗文已邈然。翻忆中郎黄绢字,夕阳江上浪滔天。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丹凤辞旧楼,四海求其凤。偶来梧竹间,振翮鸣朝阳。众禽不自揣,竞欲依余光。神物要自珍,微羽那足当。了知霄汉姿,不集灌莽场。所忧燕雀杂,坐更鸿鹄藏。丹山有佳侣,足以陪双翔。人间勿为留,归哉白云乡。
风前不见花中叶,雨后难寻底花。蜂蜂纷纷过墙去,只疑春色在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