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二十五首》

静处具足闹中境界,闹处显示静中消息。
达磨面壁少林,普化摇铃闹市。
皆是眼观东南,意在西北。
若是向上巴鼻,毕竟何曾会得。

作品评述

《偈颂二十五首》是宋代释道璨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静处具足闹中境界,
闹处显示静中消息。
达磨面壁少林,
普化摇铃闹市。
皆是眼观东南,
意在西北。
若是向上巴鼻,
毕竟何曾会得。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静与闹、内与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寻求心灵宁静和开悟之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作者通过对比静处和闹处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思考和观察的态度,以此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心灵的体验。静处具足闹中境界,意味着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受外界的干扰。闹处显示静中消息,意味着在喧嚣的环境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启示。

诗中提到了达磨面壁少林和普化摇铃闹市,这是指佛教中的两个象征性场景。达磨面壁是指禅宗祖师达摩在少林寺面壁苦修的场景,象征着内心专注和冥想。普化摇铃是指普化寺摇铃悟道的场景,象征着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觉醒。

诗中的最后两句"皆是眼观东南,意在西北。若是向上巴鼻,毕竟何曾会得"表达了一种对追求境界的思考。眼观东南、意在西北,暗示了追求者的目标和内心的追求并不总是一致。而向上巴鼻则是指一种修行的方式,意味着追求者应该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然而,诗中提到毕竟何曾会得,意味着达到真正的境界并非易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静与闹、内与外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开悟之路的思考。作者通过佛教的象征场景和隐喻,揭示了境界的追求并非简单,需要思考、观察和努力。这首诗词启迪人们思考生活的真谛,引发对内心宁静和开悟之路的思考。

  • 《赠豫章来子仪言诗》

    少年气宇要自恢,见人赋诗谓为才,出入常将笔装怀。中年心地要自息,见人哦诗谓为癖,起居常把口挂壁。子仪昌诵得意诗,句中勾我已懒机。多年抱渴满意沃,半世称雄望风雌。诗源始自葛天氏,三人投足歌牛尾。万象包罗八曲间,国风雅颂其流尔。八曲不幸世不传,传世仅余三百篇。

  • 《大理黄丞宗旦通判颍州》

    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

  • 《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 《天道吟》

    天道不虽知,人情未易窥。虽闻言语处,更看作为时。隐几功夫大,挥戈事业卑。春秋赖乘兴,出用小车儿。

  • 《颂古二十一首》

    打车即是打牛是,鼻孔辽天也被穿。已向人前输肺腑,可怜今古妄加鞭。

  • 《宫词》

    萱草成窠杏子青,夜间禁漏晓闻莺。吹回一觉照阳梦,账外春风太薄情。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