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二十五首》

静处具足闹中境界,闹处显示静中消息。
达磨面壁少林,普化摇铃闹市。
皆是眼观东南,意在西北。
若是向上巴鼻,毕竟何曾会得。

作品评述

《偈颂二十五首》是宋代释道璨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静处具足闹中境界,
闹处显示静中消息。
达磨面壁少林,
普化摇铃闹市。
皆是眼观东南,
意在西北。
若是向上巴鼻,
毕竟何曾会得。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静与闹、内与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寻求心灵宁静和开悟之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作者通过对比静处和闹处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思考和观察的态度,以此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心灵的体验。静处具足闹中境界,意味着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受外界的干扰。闹处显示静中消息,意味着在喧嚣的环境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启示。

诗中提到了达磨面壁少林和普化摇铃闹市,这是指佛教中的两个象征性场景。达磨面壁是指禅宗祖师达摩在少林寺面壁苦修的场景,象征着内心专注和冥想。普化摇铃是指普化寺摇铃悟道的场景,象征着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觉醒。

诗中的最后两句"皆是眼观东南,意在西北。若是向上巴鼻,毕竟何曾会得"表达了一种对追求境界的思考。眼观东南、意在西北,暗示了追求者的目标和内心的追求并不总是一致。而向上巴鼻则是指一种修行的方式,意味着追求者应该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然而,诗中提到毕竟何曾会得,意味着达到真正的境界并非易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静与闹、内与外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开悟之路的思考。作者通过佛教的象征场景和隐喻,揭示了境界的追求并非简单,需要思考、观察和努力。这首诗词启迪人们思考生活的真谛,引发对内心宁静和开悟之路的思考。

  • 《上杭州杜中丞》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众鸟群。

  • 《定斋为杨和甫赋》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落花问啼鸟,流水澡幽石。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

  • 《送柳慎徽赴道州教授》

    何以送之山前月,千里随人光不灭。何以赠之岭上云,出入无心疑似君,何为自比阳城逐,边老日高快便腹。次山曲爱道州民,昔日乱离今太平。后来宾光无短瘠,帐里先生犹七尺。

  • 《春日田园杂兴》

    东阜雨后土膏肥,夙驾鸟犍出短扉。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比娄社酒叹独在,墙壁农书事已非。独喜桑麻今正长,渊明归去最知岁。

  • 《醉仙崖》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 《社日小饮》

    社雨霏霏湿杏花,农家分喜到州家。苍鹅戏处塘初满,黄犊归时日欲斜。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