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功德眼,倦足等闲垂。
红炉一点雪,直下廓亡依。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岭头功德眼,倦足等闲垂。
红炉一点雪,直下廓亡依。
诗意:
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描绘了僧人面对世俗诱惑和烦恼时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赏析:
首句"岭头功德眼,倦足等闲垂"以岭头为背景,描述了僧人的眼睛。"功德眼"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眼,意味着僧人具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倦足等闲垂"则表达了僧人在修行中疲倦的身体和随意懈怠的态度。
接着的两句"红炉一点雪,直下廓亡依"使用了一个对比的意象。"红炉一点雪"形容了火炉上的一丝雪花,象征着清净和无染的境界。"直下廓亡依"则意味着佛法的真理直接传达到内心,无需依附于外物。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理念,展现了僧人超脱尘世的心境。通过对佛教智慧眼和清净境界的描绘,诗词呈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情感。这种内心的宁静与超越世俗的态度,对于佛教修行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给予读者对于超越尘世的思考和感悟。
原上新坟委一身,城中旧宅有何人。妓堂宾阁无归日,野草山花又欲春。门客空将感恩泪,白杨风里一沾巾。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春雨过前溪,垂杨树树低。绿窗人不语,惟有晓莺啼。
男子升沉自有诗,莫轻感慨叹稽迟。古来常患才难得,道在宁忧世不知。会际亨嘉膺昼接,且接粗粝疗朝饥。他年富贵君何虑,造物于人岂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