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二百零五首》

道契如如,非有非无。
静也神之在谷,应也像之在珠。
了无所住,照不失虚,无影杖子两人扶。
清华临於至鉴,深密守於元枢,机轮文彩妙穷初。
霁色廓澄兮秋怀月满,秀棱重叠兮云卷山癯。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释正觉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契如如,非有非无。
静也神之在谷,应也像之在珠。
了无所住,照不失虚,无影杖子两人扶。
清华临於至鉴,深密守於元枢,机轮文彩妙穷初。
霁色廓澄兮秋怀月满,秀棱重叠兮云卷山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邃而超越物质界限的境界。诗人表达了道理的本质是无所不在的,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他说道理的精神存在于宁静的山谷之间,又表现在晶莹的珠宝中。诗人认为,我们应该超越执着,不依附于任何事物,就像没有影子的杖子需要两个人扶持一样。

诗词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道理的描绘,表达了超越相对世界的境界。诗人用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述了道理的本质既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的特性。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道理的神秘感与平凡的物象进行对照,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力。

诗中提到了无影杖子,意味着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它需要两个人扶持,形象地表达了对道理超越性的描绘。

诗中还出现了清华、至鉴、元枢等词语,形容了道理的高洁纯净和深邃玄妙。机轮文彩妙穷初的描绘,表达了道理的无穷奥妙和美好。

最后,诗人以秋天的景色来结束诗词,用霁色廓澄、秀棱重叠、云卷山癯等形象描绘了宁静、壮丽的自然景观,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道理超越性的思考和领悟,具有哲学性和禅理意味,使人产生思考和共鸣。

  • 《河复(并叙)》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 《登晒蓑台》

    晒蓑台子上,载酒共跻攀。竟日何妨醉,看云终是閒。千丝平岸柳,一发别州山。颇亦关乡念,春深未得閒。

  • 《西江月》

    竹寺青灯永夜,江城黄叶高秋。当时文物尽交游。更为笛声怀旧。牢落一生羁思,风流万斛诗愁。强邀从事到青州。酒病绵绵越瘦。

  •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 《渔家傲》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