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雨滴声,问你要惺惺。
直下成己事,途中作主盟。
刹刹见佛,尘尘出经。
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释正觉所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檐头雨滴声,
问你要惺惺。
直下成己事,
途中作主盟。
描绘了檐头雨滴声的场景,诗人询问读者是否愿意拥有清澈明亮的心灵。他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个人修行应该直接参与,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力量。诗人将修行视为一种自我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佛法的盟约。
刹刹见佛,
尘尘出经。
擘开华岳连天色,
放出黄河到海声。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修行观念。他认为佛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领悟的。诗人以华岳、黄河为象征,意味着他将修行的境界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擘开华岳连天色,象征着诗人开启了通往更广阔天空的道路;放出黄河到海声,意味着他的智慧和悟性将扩散到更广阔的地方。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修行意象,传达了释正觉对于修行的理解和追求。他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直接参与,将修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此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意义和可行性。这样的修行观念在宋代佛教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信众的修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粉消妆半。一曲阳春歌始断。便觉香红。十倍光华昔未逢。杨花吹起。犹自风前相枕倚。莫恨春残。留取新诗子细看。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着洛阳秋?
太息官寒独养疴,浮生半作病维摩。新凉欲学东城醉,亡奈维罍已耻何。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初侯一亩宫,风雨到卧席。前日筑短垣,昨日始封植。平生岁寒心,乐见岁寒色。翩翩佳公子,为致一窗碧。忆公来相居,筮吉龟墨食。人言陋如何,我自适其适。白眼对俗徒,醉帽坐攲侧。人知爱酒耳,不解心得得。阿堵绝往还,此君是宾客。清风吹月来,懽甚齿折屐。有节似见圣,无言
净人若信平常事,穿过髑髅连孔鼻。多中一了一中多,城东老母难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