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粥了,洗钵去,法尔圆成正规矩。
可怜叶氏怕真龙,却怪谢郎欺猛虎。
本常路,真实语,这僧且问如何悟。
从来鼻孔大头垂,不用安排兮自著处所。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二百零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由宋代僧人释正觉创作的《偈颂二百零五首》中的一首。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心境。
诗中描述了僧人喝完粥后洗净钵具,将修行规范化的场景。诗人为了表达这种行为的正直和规矩,使用了“法尔圆成正规矩”的形象语言。这种行为体现了僧人对修行的专注和自律,也表达了对正直生活方式的倡导。
接下来的两句“可怜叶氏怕真龙,却怪谢郎欺猛虎”则展现了诗人对一些人们对于真实和正直生活方式的误解和偏见。叶氏和谢郎都是普通人的代表,他们因为害怕真实的力量或者欺负弱者而远离了正直和真实的生活。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世人追求虚伪和欺骗的批判,强调了追求真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本常路,真实语,这僧且问如何悟。从来鼻孔大头垂,不用安排兮自著处所。”表达了诗人对人们追求真实的思考和追求。诗人自问如何才能悟道,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实和正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诗人以“鼻孔大头垂”来形容自己,意味着他不以外在的形象和物质来定义自己,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需要外界的安排,他自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之处。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真实、正直生活方式的赞美和思考。它强调了修行者应当追求真实和规范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追求真实时需要面对和超越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这首诗词对于人们在纷繁世界中寻求真实和内心平静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自余衔哀归,不与人事接。两至此饭僧,华宇何晔晔。大士邀我铭,吾学愧涉猎。强述殊不高,下笔曾未惬。岂意烦镌刊,有似虫镂叶。徒将珉石蠹,柱坏亦已辄。又不虞後人,讥诮喙嗫嗫。今我将还朝,方丈一登蹑。岭竹与岩花,所植皆妥帖。罗列森翠戈,次第笑朱颊。乃知化平等,此意
去时数点雨,归时数片雪。雨雪两不多,山路双清绝。
彩凤穿花啄石苔,玉窗琼户紫烟开。山人不说罗浮梦,却忆玄都观里来。
海棠阴下小徘徊,屐齿深深一径苔。忽听铜钲花外近,园丁说是主人来。
我闻方外士,见面照人明。笔幻岁寒友,琴弹太古声。侯门知遇重,真馆笑谈清。茗碗聊相对,清风两腋生。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欲见自己,频掣驴耳。通身是手,不解著鞭。白牛懒惰,空打车辕。通身是佛,顶戴弥陀。头上安头,笑杀涪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