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尘三昧,彼彼不外。
千峰向岳,百川赴海。
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正觉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尘尘三昧,彼彼不外。
千峰向岳,百川赴海。
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世界万物的本质和自由境界。作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呈现了一种超越凡尘的境界。诗中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意象和思想:
1. 尘尘三昧:指凡世间的种种事物和纷扰。"尘尘"代表世俗的喧嚣和纷扰,而"三昧"则指专注和沉浸其中的状态。这里表达了世间万物的虚幻和短暂性,以及人们沉浸其中而难以超脱的状态。
2. 彼彼不外:意味着一切事物都不超出其本质。这里的"彼彼"指的是万物,表达了一种对世界万物本质的认知,即一切事物都依据其本性存在,没有超越自身的状态。
3. 千峰向岳,百川赴海: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象。"千峰向岳"形容了众多山峰向着高大的山岳聚拢,而"百川赴海"则形象地描述了无数条河流汇集到海洋。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万物自然而然地归属于各自的归宿的情景。
4. 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境界的自由和豁达。"不如来"意味着没有任何一种法门能够超越"来",即本性、本源。"堂堂观自在"则形容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心境。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回归本源,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满足。
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尘尘三昧、彼彼不外、千峰向岳、百川赴海等意象的运用,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本质和归宿的洞察力。最后两句"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则表达了一种超越境界的自由和豁达,强调了回归本源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释正觉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通过观照世界万象的虚幻和短暂,以及回归本源的自由与满足,作者引导读者思考超越凡尘的境界和真实的自由。这首诗词简练而深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智慧与境界。
清江借篙师,津流不须问。行行镜中天,水鸟嗔人近。绝岸得危亭,一目千里尽。山川草木妍,造物无少吝。谁知天壤间,眇然一方寸。
乡关散尽当年客。春风寂寞花无色。长日掩重门。江山眼外昏。画图高挂壁。嵩少参差碧。想见卧云人。松黄落洞门。
买得先秦镜,发函还作悲。可怜清似水,其奈素如丝。麟阁应无分,鸡林浪有诗。嵩山饶石室,藏副与相期。
前年泝洛水,杨花白如毡。今年泝洛水,青青未三眠。犹吃嵩福饭,强寻梁宋船。一笑真自喜,蒲团媚癯仙。
临沂以北沂水东,行人扬袂尘沙中。从有温泉能自洁,雩坛安得可乘风。
斜汉银澜一夜东,飘飘何处五云中。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形蜕远山孤圹月,影寒深院晓松风。门人不睹飞升去,犹与浮生哭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