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尽蚕皆茧,秧成麦已秋。
山云翻黑雨,溪树没黄流。
红粟方翔贵,苍生未病瘳。
茅茨烟不起,饱饭得无忧。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即事》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桑尽蚕皆茧,
秧成麦已秋。
山云翻黑雨,
溪树没黄流。
红粟方翔贵,
苍生未病瘳。
茅茨烟不起,
饱饭得无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和繁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诗中通过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细节,展示了丰收的农田、蓬勃的生命和幸福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类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喜悦和满足的场景。首句"桑尽蚕皆茧,秧成麦已秋"描绘了蚕茧饱满,麦子已经成熟的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劳动的成果和丰收的喜悦。
接着,诗人描述了天空中的变化:"山云翻黑雨,溪树没黄流"。这里的"山云翻黑雨"暗示着大自然的变幻和阴雨天气,而"溪树没黄流"则暗示着水流湍急,丰沛的水源,进一步彰显了丰收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红粟方翔贵,苍生未病瘳"表达了农作物丰收的喜悦和人们身体健康的状态。红粟指的是丰收的谷物,其翱翔的意象暗示着庄稼的茁壮成长。"苍生未病瘳"则意味着人们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困扰。
最后两句"茅茨烟不起,饱饭得无忧"描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茅茨是简陋的茅草屋,"烟不起"说明了居民们已经不再为生计发愁,饱饭得无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丰收和幸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丰收的喜悦。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融合,诗人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情绪。
释子身心无有分,独将衣钵去人群。相思晚望西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
地冻雪起立,檐生冰倒垂。日穿银筝透,风琢玉山攲。今晓还差暖,清寒退尚迟。生悉便销去,将底伴吟髭。
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寄语白莲庵,迎我青松路。
杜陵之后有孙耒,自守诗家法度严。秀骨可仙官况薄,高情追古俗人嫌。起看星斗夜推枕,为爱江山寒卷帘。饱吃梅花吟更好,锦囊虽富不伤廉。
禹凿天门浪渺茫,游鲦也解化龙翔。风云得路夸头角,岁旱争寻窟穴藏。
已矣石室老,奄然三十年。遗孙生不识,妙理定谁传。孔汲仍闻道,贾嘉终象贤。文章犹细事,风节记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