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尘方坌,壶中花正开。
何须头尽白,然后赋归来。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是宋代学者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上尘方坌,
壶中花正开。
何须头尽白,
然后赋归来。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寄托情感之形式,向三城王宣徽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苦楚和寂寞,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一同分享壶中花开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句“路上尘方坌”,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辛劳和疲惫,尘土飞扬的景象使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接着,“壶中花正开”一句,以独特的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壶中的花正开放,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渴望和期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何须头尽白,然后赋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盼望。诗人表达了一个稍显儿女情长的心愿,希望友人不必等到自己头发全白了才归来,而是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共同分享归家的喜悦。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而深沉,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团聚的渴望。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细腻的感受力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情感的真挚追求。
不到岁时久,生来人事疏。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
麾节元戎祖席光,晚风吹雨借初凉。师传问讯谁书院,石刻摩挲是道乡。闻有先声来召馹,想无后会到流觞。路朝正设横经席,册府重紬辟蠹香。
小说风烟已自佳,前峰矗矗为盘牙。千重岩壑名卿宅,一簇楼台刺史家。自愧虚凉无物望,难将术业向人夸。所闻政绩刊金石,刻画无监学篆沙。
晓从北郭过西城,十里沙堤似席平。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欢情寂寂随年减,俗事纷纷逐日生。到处每求佳水竹,晚途牢落念归耕。
飕飕风露发根凉,月落菱歌尽意长。分得镜湖才一曲,吃亏堪笑贺知章。
上人合动山间兴,吾恨衰迟学谢安。纳屐操筇那有限,吹云落雨漫无端。先戚报信春枝破,预想分题雪屋寒。林下不谙人世苦,笑将霜鬓与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