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居虽陋,花前饮却频。
世间无事乐,都恐属闲人。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寄三城王宣徽二首》是宋代邵雍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下居虽陋,花前饮却频。
世间无事乐,都恐属闲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在林下的质朴生活和对闲散生活的思考。他住在林下,虽然居所简陋,但经常在花前饮酒。他感慨道,在这个世间,人们没有事情可做时才会感到快乐,因为大家都害怕被认为是闲散之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邵雍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首句“林下居虽陋,花前饮却频”传达了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宁愿住在简陋的林下,却经常在花前品酒,享受自然和宁静。这种生活方式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他认为,人们只有在没有太多烦恼、忧虑和琐事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到快乐。然而,他也指出,这种闲散的生活容易被人们视为无所事事的人,而遭受指责和嘲笑。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邵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是被外界的评判束缚。这种追求与宋代社会注重功名利禄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邵雍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个性。
月华临霁雪,皓彩射貂裘。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竟夕吟琼树,川途恨阻修。
吾亦爱吾贫,樵山采堕薪。百年双短鬓,九职一閒民。秋蔓花僧老,春泓酒毋淳。两生谁可致,此外不关身。
江湖心计不浅,翰墨风流有余。相期乃千载事,要须读五车书。
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一自楚台人梦后。凄凉暮雨沾裀绣。
异乡初见子文章,短至仍逢日吉良。下马入门知意重,芳华赠我愧情长。笔端风味谁能及,江上形容莫自伤。一线阳光真白壁,九衢春梦付黄粱。
夜半微雨湿,凌晨春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