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即目·万笏尖中路》是清代文人林则徐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的壮丽图景,通过对山势、云雨和阳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笏尖中路渐成,
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
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
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
罗列儿孙未得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路的变化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山势的描绘,表现了山势的陡峭和高耸。诗中的“万笏尖中路渐成”,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在远处看来像是被削平了一样。这种景观给人以远离尘嚣、静谧而壮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与天空相接的地方在哪里,却惊讶地发现云雾却是从低处升起的。这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奇妙和不可思议之处的感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飞瀑流下的千嶂雨,以及斜阳透过云层照在山峰上的景象。这种景色的变化和交替,展示了自然界的多变和绚丽,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最后两句,“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直观感受,认为眼前的群山虽然壮丽,但相比于永恒的自然,人类个体的存在显得微不足道。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多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使诗人能够超越个体的狭隘,感受到更大的存在和普世的价值。
低枝垂蕊逗疏阴,不学髯龙干百寻。此去江南知几驿,只今谁动故人心。
古径约城斜,锄荒可过车。直穿深筱去,不比绕村赊。伐树侵篱脚,裨塍掘涧沙。欲为兰若处,松柏属吾家。
小池春破玉玲珑,声触帘钩渐好风。閒绕栏干掐花树,春痕已著半梢红。
山色两间供步障,松阴半亩当邮亭。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亲酒盏疏。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