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刘方平》

十年不出蹊林中,一朝结束甘从戎。
严子持竿心寂历,寥落荒篱遮旧宅。
终日碧湍声自喧,暮秋黄菊花谁摘。
每望南峰如对君,昨来不见多黄云。
石径幽人何所在,玉泉疏钟时独闻。
与君从来同语默,岂是悠悠但相识。
天畔三秋空复情,袖中一字无由得。
世人易合复易离,故交弃置求新知。
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

作者介绍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执行,避地寓居丹阳。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补诗一首。(復出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寄刘方平》中文译文:

十年不出蹊林中,
一朝结束甘从戎。
严子持竿心寂历,
寥落荒篱遮旧宅。

终日碧湍声自喧,
暮秋黄菊花谁摘。
每望南峰如对君,
昨来不见多黄云。

石径幽人何所在,
玉泉疏钟时独闻。
与君从来同语默,
岂是悠悠但相识。

天畔三秋空复情,
袖中一字无由得。
世人易合复易离,
故交弃置求新知。

叹息青青长不改,
岁寒霜雪贞松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寄给刘方平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以及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写道,诗人十年来一直居住在蹊林中,过着清净自由的生活。但某一天,他钦佩刘方平从军征战,自愿放弃了这份宁静的生活。诗人竞然感叹,他好友严子持心境单纯淡泊,住在荒凉的农舍,树篱遮掩着他的旧宅。这一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景仰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道他整日听着碧绿的溪水声,又提到了被采摘的秋菊。暗含着友人忙碌的军旅生活,与诗人相隔甚远。然而,即便如此,诗人望着南峰的另一面,依然感觉像是在与友人对话。然而,他在近来并没有看见过友人刘方平。这种情感上的隔膜和远离是诗中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写到了寂寥的山径和偶尔听到的钟声,其中的幽寂隐喻着友人的长期离别。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与友人早已默契深沉,无需言语的交谈。他们之间的交往并不仅仅是相识,而是真正的了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继续表达了友情的价值。他说“天畔三秋空复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并将友情置于永恒之中。他也提到了自己一直掌握的一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诗人抱怨了世人的浮躁和易于舍弃友情。他叹息人情世故一直不变,忠诚强如松枝经得住寒霜的考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深沉的思念和珍视。通过描写友人的离别和自己内心的不安,诗人表达了友情的持久和质朴。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青山之主兮体本平等,白云之宾兮用能自然。应有余兮神不可测,得其简兮妙不可传。

  • 《读坡诗》

    先生诗笔觑天巧,国中往往无曹鲍。一读快如檄愈头,抓痒底用麻姑爪。千古词林有若人,谁复庸中夸佼佼。当年浪落见丹心,悬知世道终难拗。玉堂不愿公留军,群吠其如龙也狡。出入风波千万里,葛巾野服温柔蛮獠。饥来只字不堪煮,豆粥一盂粗可饱。跋前疐后竟何成,赢得清名占箕昴

  • 《朝来》

    朝来仍独坐,心事有谁知。啅鹊传枝喜,鸣鸠唤雨悲。整冠惊发短,览镜觉颜衰。白日堂堂去,长绳不可羁。

  • 《次韵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误焉问宿》

    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物外我怀趣,区中公了缘。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

  • 《咏史下·诸葛孔明八首》

    轲死无传直至今,孔明曾一正人心。拔刀斫石今犹愤,何况当年感激深。

  • 《初至豫章二首》

    邦人知我入城闉,夹道焚香喜色新。愧我倦游灰百念,顾将何以慰斯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